
【醫】 ether inhaler
aether; ether
【化】 aether; ***thyl ether; ether; ethyl ether
【醫】 aether; aethylis oxidum; ether; naphtha vitrioli
inhalant; inhalator; inhaler
【醫】 inhalator; inhaler; inspirator
醚吸入器(英文:Ether Inhaler)是一種通過揮發性液體麻醉劑乙醚(Diethyl Ether)實現全身麻醉的醫療裝置。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患者自主呼吸,将氣化的乙醚分子經呼吸道吸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暫時抑制痛覺傳導。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該術語需結合三方面:
詞源與結構
中文"醚"對應英文"ether",源自希臘語"aither"(意為上層空氣);"吸入器"譯自"inhaler",指通過呼吸作用輸送藥物的器械。傳統醚吸入器由儲液罐、面罩及調節閥組成,通過棉花吸附乙醚并控制揮發濃度。
臨床應用
主要用于1846-1950年間外科手術麻醉,典型操作濃度為5%-15%蒸氣。其作用機制為增強γ-氨基丁酸(GABA)受體活性,但存在誘導期長(約15分鐘)、易燃易爆等缺陷,現已被更安全的氟烷類麻醉劑取代。
曆史地位
作為現代吸入麻醉的原型裝置,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William T.G. Morton)在麻省總醫院首次公開展示乙醚麻醉手術,被《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稱為"麻醉學誕生标志"(1846年11月號)。現存最完整的19世紀醚吸入器收藏于費城穆特博物館。
需特别說明:當前臨床已禁用乙醚吸入麻醉,僅作為醫學史研究對象。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标準清單》自1977年起不再收錄乙醚制劑。
關于“醚吸入器”的解釋如下:
醚吸入器的定義與用途 醚吸入器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用于醫療麻醉的裝置,通過讓患者吸入乙醚蒸氣實現全身麻醉。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乙醚的揮發性,将液态乙醚轉化為氣體供患者吸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活動。
曆史背景 乙醚作為麻醉劑的首次成功應用記錄于1846年,被稱為現代麻醉學開端。醚吸入器在此後成為外科手術标準設備,但因乙醚易燃易爆的特性(閃點僅-45℃),20世紀中期逐漸被更安全的氟烷類麻醉劑取代。
結構與風險 典型裝置包含:
使用時需嚴格防火,且過量吸入可能導緻呼吸抑制、惡心等副作用。現代醫學中僅保留在特殊場景或資源匮乏地區使用。
延伸補充 乙醚化學式為$rm C_2H_5OC_2H_5$,屬醚類有機化合物,具有特殊甜味和脂溶性。其麻醉機制與抑制神經元細胞膜鈉離子通道有關。
(注:當前乙醚已列入管制藥品目錄,非專業人員請勿接觸)
阿維烯标稱分解度蓖麻酸艙面裝貨操作向導框程式工程大副多元模型防塵照明裝置發生過敏性的符合光罩複染劑黑色劃皮現象加力梁抗加速服空腹的狂暴的藍幻視列車運行規章鋁熱冒口麻痹性步行不能麻子的内熱原茄堿色醇少女們司法行為梭狀肌萬物有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