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蒙"是一個狀态形容詞,在漢語中主要用于描繪細密、彌漫、朦胧不清的自然景象或視覺感受。從漢英詞典的角度,其核心含義和對應英文翻譯如下:
形容雨霧細密彌漫狀
指小雨、霧氣等密集而朦胧的狀态,視覺上呈現一片模糊。
英文翻譯: drizzly; misty; drizzling; hazy
例:蒙蒙細雨 | drizzly rain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95頁。
參考鍊接:現代漢語網絡版(需訂閱)
形容模糊不清的視覺感受
引申為視線不清、事物輪廓模糊的狀态。
英文翻譯: blurred; indistinct; obscure
例:淚眼蒙蒙 | eyes blurred with tears
來源:《漢英大詞典》(第3版)吳光華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第1284頁。
自然現象的典型描述
"蒙蒙"高頻用于春雨、晨霧、暮霭等場景,傳遞柔和、朦胧的意境:
例: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轼)| The hazy mountains add charm to the drizzling rain.
來源:《牛津英漢漢英詞典》商務印書館&牛津大學出版社,2020年,電子版條目"蒙蒙"。
聽覺與觸覺的通感表達
偶見于描述聲音微弱(如細雨聲)或觸感濕潤:
例:蒙蒙雨聲 | the faint sound of drizzling
來源:《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鄭懷德主編,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210頁。
文學語境
朱自清《春》:"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 —— "薄煙"即"蒙蒙雨霧"的意象。
來源: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詩詞意象
杜甫《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潛"與"無聲"暗合蒙蒙雨的輕柔特質。
來源:《全唐詩》中華書局,1999年整理版。
前者強調密度與覆蓋感(如雨霧的物理存在),後者側重光線不足的模糊感(如月色不清)。
例:
來源:《現代漢語八百詞》呂叔湘主編,商務印書館,1980年,第378頁。
“蒙蒙”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雨雪雲霧迷茫的樣子
指細雨、薄霧等天氣現象造成的朦胧景象。例如:
茂盛、廣大的樣子
源自《詩經·大雅·生民》:“麻麥幪幪”,形容植物生長繁茂。
模糊不清
用于描述視覺或意識上的不清晰狀态。例如:
蒙昧、未開化
比喻思想或認知的混沌狀态。如漢代劉向《說苑》用“蒙蒙如未視之狗”形容愚昧無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詩經》《楚辭》等典籍,或查看标注的網頁來源。
薄膜過濾法不得人心補缺術稠密子圖傳送信息對折紙二┭硫磷分心感召高矽沸石隔音公用工作站緩沖劑頰線螺旋體冀切迹擴音系統瀝青-環氧樹脂硫S琉球曲菌素孟德爾氏試驗謀劃者契尼塞利氏法聲望聲音識别系統嗜色細胞實在化雙變量的水上飛機提純段維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