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每列多孔卡片系統英文解釋翻譯、每列多孔卡片系統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ducol-punched card system

分詞翻譯:

每的英語翻譯:

each; every; often; per
【經】 per

列的英語翻譯:

arrange; kind; line; list; row; tier; various
【計】 COL; column
【醫】 series

多孔的英語翻譯:

【醫】 porosity

卡片系統的英語翻譯:

【計】 tabulating system
【經】 card system

專業解析

"每列多孔卡片系統"(Perforated Card System with Multiple Holes per Column)是一種早期的數據存儲與處理技術,特指使用穿孔卡片(Punched Card)作為信息載體,且每列卡片通過多個孔位的組合來表示一個字符或指令的系統。以下是基于技術原理和曆史背景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概念解析

  1. 卡片結構與編碼原理

    每張卡片被劃分為若幹列(Column),每列包含固定的孔位(通常為12個,分上、下兩排)。每個字符(如字母、數字)由同一列中多個孔位的組合唯一确定。例如:

    • 數字"0-9"可能僅用下排孔位表示;
    • 字母"A-Z"需結合上排(區孔)與下排(數字孔)的組合編碼,如"A"對應上排第12孔+下排第1孔。
  2. "多孔"的技術意義

    區别于單孔表示二進制的簡單系統(如雅卡爾織布機),"每列多孔"設計大幅提升了信息密度。IBM 80列卡片(1928年推出)是典型代表,每列12孔位可編碼128種字符,滿足複雜數據處理需求。


二、系統工作流程

  1. 數據輸入:通過鍵控穿孔機(Keypunch) 人工錄入數據,在卡片特定列打出組合孔位。
  2. 數據處理:卡片送入讀卡器(Card Reader),金屬探針檢測孔位通斷,将機械信號轉為電信號。
  3. 程式控制:早期計算機(如IBM 1401)将卡片疊作為程式指令集,每張卡片對應一條機器指令。

三、曆史背景與演進


參考資料

  1. 計算機曆史博物館:穿孔卡片技術演進與IBM标準格式說明 [來源: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 IBM檔案館:IBM 80列卡片的技術規範與應用案例 [來源:IBM Archives]
  3. 《早期計算技術史》(Ceruzzi, P.E., MIT Press):詳述穿孔卡片編碼原理與數據處理流程 [來源:學術文獻]

(注:因平台限制未提供直接鍊接,建議通過權威機構官網或學術數據庫檢索上述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每列多孔卡片系統”是早期計算機數據存儲技術中的一種術語,其英文對應為Ducol-punched card system。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系統屬于穿孔卡片(punched card)技術的一種變體,主要用于存儲和輸入數據。卡片上每列(縱向排列)設計有多個孔位,通過不同位置的穿孔組合表示特定信息(如數字、字符或指令)。

  2. 技術特點

    • 多孔設計:與傳統單孔/列的系統不同,每列允許存在多個穿孔,可能用于提高編碼密度或支持更複雜的數據表示。
    • 12行标準:部分資料提到其與“12行穿孔卡片系統”關聯,推測每張卡片包含12行孔位,每列多孔可能對應不同行的組合編碼。
  3. 曆史應用
    穿孔卡片系統在20世紀早期至中期廣泛應用于計算機程式輸入、人口普查數據處理等領域。例如,IBM的早期計算機系統曾依賴此類技術。

  4. 運行原理
    通過機械或光電設備讀取孔位組合,将其轉換為二進制信號。多孔設計可能允許單列表示更多狀态(如多個二進制位),從而提升數據存儲效率。

該術語指一種通過每列多孔實現高效編碼的穿孔卡片系統,屬于早期計算機數據存儲技術,現已基本被電子存儲取代。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可參考計算機史相關文獻或早期硬件手冊。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表情肌閉環試驗器倉庫設施測試碼生成程式出港許可證從中促膽汁分泌的蛋白浸出物電氣脫鹽二重電療法發光光源分别辯論分割問題複學高明積分吸收法計件給酬制經濟增長期絕熱火焰溫度可現定位文件格式空想家磷脂酸全美洲的晌午石油平台收入的來源塔盤環圖象屬性外瘘微電路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