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每列多孔卡片系统英文解释翻译、每列多孔卡片系统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ducol-punched card system

分词翻译:

每的英语翻译:

each; every; often; per
【经】 per

列的英语翻译:

arrange; kind; line; list; row; tier; various
【计】 COL; column
【医】 series

多孔的英语翻译:

【医】 porosity

卡片系统的英语翻译:

【计】 tabulating system
【经】 card system

专业解析

"每列多孔卡片系统"(Perforated Card System with Multiple Holes per Column)是一种早期的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特指使用穿孔卡片(Punched Card)作为信息载体,且每列卡片通过多个孔位的组合来表示一个字符或指令的系统。以下是基于技术原理和历史背景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概念解析

  1. 卡片结构与编码原理

    每张卡片被划分为若干列(Column),每列包含固定的孔位(通常为12个,分上、下两排)。每个字符(如字母、数字)由同一列中多个孔位的组合唯一确定。例如:

    • 数字"0-9"可能仅用下排孔位表示;
    • 字母"A-Z"需结合上排(区孔)与下排(数字孔)的组合编码,如"A"对应上排第12孔+下排第1孔。
  2. "多孔"的技术意义

    区别于单孔表示二进制的简单系统(如雅卡尔织布机),"每列多孔"设计大幅提升了信息密度。IBM 80列卡片(1928年推出)是典型代表,每列12孔位可编码128种字符,满足复杂数据处理需求。


二、系统工作流程

  1. 数据输入:通过键控穿孔机(Keypunch) 人工录入数据,在卡片特定列打出组合孔位。
  2. 数据处理:卡片送入读卡器(Card Reader),金属探针检测孔位通断,将机械信号转为电信号。
  3. 程序控制:早期计算机(如IBM 1401)将卡片叠作为程序指令集,每张卡片对应一条机器指令。

三、历史背景与演进


参考资料

  1.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穿孔卡片技术演进与IBM标准格式说明 [来源: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 IBM档案馆:IBM 80列卡片的技术规范与应用案例 [来源:IBM Archives]
  3. 《早期计算技术史》(Ceruzzi, P.E., MIT Press):详述穿孔卡片编码原理与数据处理流程 [来源:学术文献]

(注:因平台限制未提供直接链接,建议通过权威机构官网或学术数据库检索上述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每列多孔卡片系统”是早期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中的一种术语,其英文对应为Ducol-punched card system。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该系统属于穿孔卡片(punched card)技术的一种变体,主要用于存储和输入数据。卡片上每列(纵向排列)设计有多个孔位,通过不同位置的穿孔组合表示特定信息(如数字、字符或指令)。

  2. 技术特点

    • 多孔设计:与传统单孔/列的系统不同,每列允许存在多个穿孔,可能用于提高编码密度或支持更复杂的数据表示。
    • 12行标准:部分资料提到其与“12行穿孔卡片系统”关联,推测每张卡片包含12行孔位,每列多孔可能对应不同行的组合编码。
  3. 历史应用
    穿孔卡片系统在20世纪早期至中期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程序输入、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等领域。例如,IBM的早期计算机系统曾依赖此类技术。

  4. 运行原理
    通过机械或光电设备读取孔位组合,将其转换为二进制信号。多孔设计可能允许单列表示更多状态(如多个二进制位),从而提升数据存储效率。

该术语指一种通过每列多孔实现高效编码的穿孔卡片系统,属于早期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现已基本被电子存储取代。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可参考计算机史相关文献或早期硬件手册。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姆地诺西林双酯半价厚度八仙花属标准金产气螺杆菌产粘性的虫草品村镇低投失真独立处理放射指示剂弗路胶感光电流干食工业会计踝上的监护人的权利精小管上皮细胞卷柏目均一化溶剂宽银幕电影类直链淀粉联硒化物膜筛目的心理学耐蒸牢度酿脓蛋白去硷咖啡身材体积光电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