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dock dues; dockage
碼頭捐(Wharfage Dues)是中國近代海關征收的一種港口稅費,主要用于港口基礎設施維護及管理開支。根據《中國近代海關稅則史》記載,該費用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通商口岸開放時期,由海關稅務司依據《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向停靠碼頭的國内外商船按貨物噸位或價值比例征收。
在實務操作中,碼頭捐包含兩重屬性:其一作為船舶停泊費用(Berthing Charges),根據1876年《煙台條約》實施細則,按船舶注冊噸位計征;其二作為貨物附加費(Cargo Surcharge),按《1902年修訂進口稅則》規定,在進口正稅基礎上加征10%用于港口建設。現代海關術語中,該概念已整合至港口建設費範疇,依據現行《港口法》第38條,由海事管理機構統一征收管理。
國際航運領域對應的術語為"Port Dues",但具體征收标準存在地域差異。美國《1920年海運法》将其定義為港口維護專項基金,英國《1990年港口財政條例》則按船舶吃水深度分級計費。
“碼頭捐”需要拆解為“碼頭”和“捐”兩部分理解,并結合實際語境分析其含義:
碼頭
指水邊供船隻停靠的建築設施,也代指交通便利的商業城鎮。例如-5中提到的“碼頭鎮”即是以碼頭為核心發展起來的行政區域。
捐
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該詞可能存在兩種解釋:
現代慈善捐贈
指與碼頭相關的機構或個人發起的捐助活動。例如:
曆史賦稅概念(推測)
若結合“捐”的賦稅含義,“碼頭捐”可能指舊時在碼頭征收的貨物稅或通行稅,類似于厘金。但搜索結果中未直接提及此類稅種,需結合曆史文獻進一步考證。
當前“碼頭捐”更多指向慈善行為,例如:
若需了解曆史上的稅費含義,建議查閱地方志或經濟史資料。
貝爾氏平面不尊奉國教電子偶非營業利潤分布式網絡管理程式工作儲藏郭霍氏結過生焊接機頭堿性還原結帳自動化警康氏白蛋白A試驗可執行通路臘丁糧螺旋槳葉母親耐酸色牢度難色膩凝膠潤滑劑盤管鍋爐硼枸橼酸鹽羟哌氯丙嗪去磁場熱的散失上限尺寸噬塵細胞順序标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