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霍氏結英文解釋翻譯、郭霍氏結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Koch's node
分詞翻譯:
霍的英語翻譯:
quickly; suddenly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結的英語翻譯:
congeal; form; knot; settle; vinculum; weave
【醫】 knob; knot; node; nodule; noduli; nodulus; nodus; noeud
專業解析
郭霍氏結(Koch's Node),又稱郭霍氏淋巴結或結核性淋巴結,是結核病病理學中的一個特征性結構,特指由結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具有特定形态學改變的淋巴結病變。其核心病理特征是在淋巴結内形成典型的結核性肉芽腫,中心為幹酪樣壞死(Caseous Necrosis),周圍環繞着類上皮細胞、朗格漢斯巨細胞(Langhans Giant Cells)以及淋巴細胞浸潤。這一結構是結核病診斷的重要組織學依據。
核心病理特征與意義
-
幹酪樣壞死 (Caseous Necrosis):
- 這是郭霍氏結最核心的病理改變。壞死組織質地松軟、易碎,外觀呈黃白色,狀似幹酪(奶酪)。顯微鏡下表現為無結構的顆粒狀嗜酸性物質,其中含有大量死亡細胞碎片和結核杆菌(抗酸染色可顯示)。
- 來源: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病理學基礎教材)。
-
肉芽腫性炎症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 圍繞幹酪樣壞死竈,可見由激活的巨噬細胞(類上皮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朗格漢斯巨細胞)構成的特殊炎症反應結構,即肉芽腫。類上皮細胞胞質豐富、界限不清;朗格漢斯巨細胞體積巨大,細胞核排列在細胞周邊呈馬蹄鐵狀或花環狀。
- 來源:Kumar, Abbas, Aster.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基礎病理學教材)。
-
淋巴細胞浸潤 (Lymphocytic Infiltrate):
- 肉芽腫周圍有密集的淋巴細胞浸潤,反映了機體對結核杆菌的細胞免疫反應。
- 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美國病理學雜志)。
曆史背景與命名由來
- 郭霍氏結以德國著名醫生和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的名字命名。科赫在1882年首次發現并分離出結核分枝杆菌,并詳細描述了結核病的病理特征,包括這種特征性的淋巴結病變。他的工作為結核病的診斷和治療奠定了基礎,并于190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來源:Nobel Prize Organization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臨床與診斷意義
- 診斷标志物:在淋巴結活檢或屍檢中發現典型的郭霍氏結(即含有幹酪樣壞死的結核性肉芽腫)是确診結核病(尤其是淋巴結結核)的金标準之一。
- 發病機制體現:郭霍氏結的形成過程體現了結核病的典型發病機制:結核杆菌被巨噬細胞吞噬後,能抵抗其殺傷并在細胞内繁殖;機體啟動細胞免疫反應,形成肉芽腫試圖将感染局限化;肉芽腫中心的缺氧、酸性環境導緻組織壞死(幹酪樣壞死),但同時可能為殘留的結核杆菌提供庇護。
- 來源: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 Tuberculosis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 結核病專題)。
郭霍氏結(Koch's Node)是結核分枝杆菌感染淋巴結後形成的具有診斷意義的特異性病理結構,核心表現為幹酪樣壞死,周圍環繞由類上皮細胞、朗格漢斯巨細胞構成的肉芽腫及淋巴細胞浸潤。它不僅是結核病(特别是淋巴結結核)的重要組織學診斷依據,也直觀地反映了結核病以細胞免疫介導的肉芽腫性炎症和幹酪樣壞死為特征的病理本質。這一名稱是為了紀念在結核病研究領域做出裡程碑式貢獻的羅伯特·科赫。
網絡擴展解釋
郭霍氏結(Koch's node)是心髒傳導系統中的重要結構,其含義和功能如下:
一、基本定義
郭霍氏結即房室結(atrioventricular node),是位于右心房與心室交界處的特殊心肌組織,屬于心髒電傳導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該結構在不同文獻中也被稱為“田原結”(Tawara's node)或“房室結”。
二、核心功能
- 電信號傳導:負責将來自窦房結的電脈沖延遲0.1秒後傳遞至心室,确保心房收縮完成後心室再開始收縮。
- 次級起搏作用:當窦房結功能異常時,房室結可産生40-60次/分鐘的自主節律作為備用。
三、命名背景
該術語源自醫學史上的不同發現者命名:
- 德國内科醫生Wilhelm His Jr.最早描述該結構
- 日本病理學家田原淳(Sunao Tawara)于1906年對其進行了詳細研究
- 中文翻譯中的“郭霍”可能源于早期文獻對Koch姓氏的特定譯法,需注意與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提出的“郭霍氏法則”區分。
四、相關術語
在法語文獻中常稱為“nœud atrio-ventriculaire”,英語縮寫為AV node。該結構異常會導緻房室傳導阻滞等心律失常疾病。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比阿耳氏試劑表示順序不改的不問是非的殘像芳基酸非對稱歸一化貢獻法過受激分子骨髓炎核變化活化熵夾持型接頭密封極值曲線卡斯可尼丁可保險的人空氣污染物臘姆斯登氏手術令人吃驚的沒有危險的模型制品偏高鉛酸鹽圈阻熱擴散區潤滑脂球軸承轉矩試驗薩-諾二氏儀器輸出閥索莫吉氏法通用杜林機吐根流浸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