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furauction
fur; flix; furriery; pelage; pelt
【化】 fur; furskins
auction; auctioneer; public sale; roup; sale; vendue
【經】 auction; auction sales; auctioneer; public sale; sale by auction
sell by auction
毛皮拍賣(Fur Auction)指以公開競價的形式,将生皮或鞣制後的毛皮出售給出價最高者的專業交易方式。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英文“Fur Auction”或“Fur Pelt Auction”,強調其作為大宗商品交易的屬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商品性質
拍賣标的為動物毛皮原料,主要包括水貂皮(Mink)、狐狸皮(Fox)、紫貂皮(Sable)等高檔裘皮,以及羊皮(Sheepskin)、兔皮(Rabbit)等大衆品類。交易以未加工的“生皮”(Raw Pelt)或初步處理的“熟皮”(Dressed Pelt)為主。
拍賣機制
采用“增價拍賣”(Ascending Bid)模式,由拍賣師逐步提高報價,競買人通過舉牌或電子系統應價。成交遵循“價高者得”原則,并需支付傭金(通常為成交價的2%-5%)。
行業特殊性
毛皮拍賣具有季節性集中交易特征,全球主要拍賣行(如哥本哈根皮草、北美裘皮協會)每年舉辦2-4次拍賣會,形成國際毛皮價格基準。交易單位按“張”(Per Piece)或“批次”(Lot)計算,品質分級由專業驗皮師完成。
毛皮拍賣是連接養殖戶與制造商的核心樞紐。據國際毛皮協會(IFF)數據,全球約70%的養殖毛皮通過拍賣行流通。其價格波動直接影響下遊成衣成本,例如:
行業術語定義
《皮革工業術語》(國家标準GB/T 4689-2020)對毛皮拍賣流程的規範說明。
來源:全國标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 openstd.samr.gov.cn
交易模式分析
哥本哈根皮草拍賣行(Kopenhagen Fur)官網披露的競标規則與曆史價格數據。
來源:Kopenhagen Fur kopenhagenfur.com
市場研究報告
國際毛皮貿易聯合會(IFTF)發布的《全球毛皮貿易白皮書》(2024版)。
來源:International Fur Trade Federation iftf.com
毛皮拍賣是一種曆史悠久的交易方式,指通過公開競價形式銷售毛皮原料或制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毛皮拍賣屬于拍賣形式的一種,通常由拍賣行組織,購買者(如批發商、服裝公司)競相出價,最終由最高價者成交。其核心特點包括:
最早的毛皮拍賣可追溯至1672年倫敦咖啡館,3000張海狸毛皮被分為30份,通過蠟燭燃燒标記時間完成競拍,奠定了現代毛皮拍賣的基礎。
全球約90%的毛皮原料通過拍賣成交,這種形式被視為最有效的定價方式,尤其在北歐等地形成成熟市場,兼具曆史傳統與經濟價值。
毛皮拍賣的英文術語為“furauction”(專業場景使用),其流程也適用于清倉甩賣等場景。
剝比較過失論丙缬草酰胺道韋耳氏試驗定時時鐘遞延應收帳款多态二尖瓣區反滲透關節制動術過程控制操作系統焊接應力黃岑甙緩刑令徑付終身年金晶粒形成淨氣器鍊球菌性蜂窩織炎美吡四環素迫切強制循環蒸發器區域自治傷寒埃氏杆菌雙方就同一事物達成協議雙七基座數據控制塊糖衣同音異義的吞咽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