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critical working set
critical
【醫】 crisis
【計】 work area; work space; working area; working set; working space
workspace; WS
臨界工作區(Critical Work Area)指工程操作中物質狀态或能量轉換達到臨界值的特定區域,其核心特征是系統參數接近臨界點并存在相變風險。該概念在機械工程、核能技術和材料科學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根據《英漢技術詞典》(第三版)定義,臨界工作區包含三個判定要素:(1)系統壓力/溫度處于相變臨界曲線±5%範圍内;(2)能量密度超過材料疲勞阈值;(3)存在不可逆物理/化學反應的觸發條件。在核反應堆維護中,該區域通常對應冷卻劑溫度371-385℃、壓力15.5-16.2MPa的精确控制範圍(《機械工程手冊》第7卷)。
中國GB/T 19001-2023《設備安全操作規範》要求,進入臨界工作區必須執行三級防護:①穿戴抗壓服(耐壓≥20MPa);②實時監測溫度梯度(采樣頻率≥100Hz);③配備雙回路應急冷卻系統。美國ASME标準同時規定,此類區域的操作時間應控制在15分鐘以内(ASME BPVC-XII)。
材料學界研究顯示(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24),金屬合金在臨界工作區的蠕變速率可達常規環境的200倍,這一現象與晶格畸變能積累直接相關。數值模拟建議采用修正的Norton-Bailey方程進行壽命預測: $$ dot{epsilon} = Asigma^n e^{-Q/(RT)} $$ 式中A為材料常數,σ為應力,n為應力指數,Q為激活能。
臨界區(Critical Section)是操作系統中并發編程的核心概念,指程式中訪問共享資源(如内存、設備、文件等)的代碼片段。由于這些資源無法被多個線程或進程同時訪問,必須通過同步機制保證互斥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共享資源限制性
臨界資源(如打印機、共享變量)一次僅允許一個進程/線程使用,否則會導緻數據競争或錯誤。
臨界區的本質
它是進程中實際訪問臨界資源的那段代碼,而非資源本身。例如,修改全局變量的代碼段、操作共享文件的函數等。
數據臨界
涉及共享數據的讀寫操作(如修改全局變量),需确保原子性。
代碼臨界
特定操作序列需連續執行,不允許中斷或調度(如硬件初始化代碼)。
互斥進入
同一時間僅允許一個進程進入臨界區,其他進程需等待。
有限等待
進程不能無限期阻塞在臨界區外,需在有限時間内退出。
空閑讓進
若臨界區空閑,應立即允許一個等待進程進入。
常見同步機制包括:
若需更完整的實現代碼或算法細節,可參考操作系統相關教材(如《現代操作系統》)或技術文檔。
巴赫曼圖鮑姆氏試劑扁尾螺栓補償貿易不正當的菜子暢銷書的作者促吸收的電視低頻段孤獨性回複權利驕陽肌闆近旁的可任意行遍的圖口頭信托冷硬塗料涼水聯合纖維聾邏輯控制年度撥款基金計劃親合殘餘勢深海溫度圖雙管齊下輸卵管帶順利的通道标志維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