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零售後進先出法英文解釋翻譯、零售後進先出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retail lifo method

分詞翻譯:

零售的英語翻譯:

resale; retail
【經】 retail; sell by retail

後進先出法的英語翻譯:

【經】 last-in first-out method; next-in first-out method

專業解析

零售後進先出法(Retail LIFO Method)是存貨成本核算的一種方法,屬于“後進先出法”(Last-In, First-Out, LIFO)在零售行業的具體應用形式。其核心原則假設最後購入的商品優先被售出,因此期末存貨成本按最早購入的批次價格計算。該方法在通貨膨脹環境下可降低企業當期應稅收入,但需符合特定會計準則要求。

定義與適用範圍

該方法主要適用于零售企業或擁有大量同質化商品庫存的行業。根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ASC 330),零售LIFO需通過價格指數調整存貨價值,以反映成本波動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例如,超市、百貨商店等高頻周轉的零售場景常采用此方法。

計算方法

零售LIFO的計算包含兩個核心步驟:

  1. 成本比率确定:基于期初存貨與當期采購數據,計算成本與零售價的比例關系: $$ text{成本比率} = frac{text{期初存貨成本 + 當期采購成本}}{text{期初存貨零售價 + 當期采購零售價}} $$
  2. 期末存貨估算:按當前零售價統計存貨數量後,用成本比率折算為LIFO成本層級。

優缺點分析

行業應用案例

美國汽車零部件經銷商AutoZone在2022年報中披露,采用零售LIFO法使其存貨儲備減少$287 million,有效對沖了供應鍊成本上升壓力。該實踐符合美國公認會計原則(GAAP)對存貨計量的分層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零售後進先出法(Retail LIFO)是後進先出法(LIFO)在零售行業中的具體應用,其核心原則是假定最後購入的存貨優先被售出,并據此計算銷貨成本和期末存貨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原理

  1. 核心假設
    零售後進先出法基于“最後進入庫存的商品最先售出”的假設。這意味着銷售成本按最近購入的存貨價格計算,而期末存貨成本則按較早購入的價格計價。

  2. 適用場景
    主要用于零售業存貨成本核算,尤其在商品價格波動較大時,通過将近期成本與當前收入匹配,更真實反映企業利潤。


二、計算方法

  1. 步驟概述

    • 記錄存貨批次:按時間順序記錄每批進貨的數量和單價。
    • 匹配銷售成本:售出商品時,優先從最後一批進貨的成本中扣除,若數量不足則向前追溯。
    • 期末存貨估值:剩餘存貨按最早批次的價格計算。
  2. 舉例說明
    假設某零售商進貨記錄如下:

    • 第一批:100件,單價10元;
    • 第二批:200件,單價12元。
      若當月售出250件,則銷貨成本為:
      200件×12元 + 50件×10元 = 2900元,期末存貨為50件×10元 = 500元

三、優缺點分析

  1. 優點

    • 匹配收入與成本:在通脹環境下,銷貨成本接近市價,利潤更真實。
    • 減少稅負:高銷貨成本可能降低應稅利潤(如適用LIFO的國家)。
  2. 缺點

    • 存貨價值低估:期末存貨按早期低價計算,可能偏離實際市場價值。
    • 會計複雜性:需詳細跟蹤每批存貨,增加管理成本。

四、會計準則限制


五、零售業的特殊考量

零售企業可能結合零售價法(Retail Inventory Method)與LIFO,通過成本與零售價的比率估算存貨成本,簡化核算流程。但需注意價格波動對財務數據的影響。


如需完整計算方法或案例,可參考會計教材或專業指南(如來源1、2、4、5、10)。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布林巴拉圭茶半離散逼近保存數據不變不可逆的財政收支草莓舌癡呆蟲漆脂川卷螺屬穿孔壓縮文件底格裡斯河獨立勞動者固定标志過程學習哈達馬德變換矩陣金屬接觸技術條件可行序列流動取向确定的出發價染料攝入法熱暗色鍊黴菌設備控制塊石油煉制稅務契據特貝西烏斯氏瓣統治的外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