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structured system design
frame; structure; composition;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fabric; mechanism
【計】 frame work
【醫】 constitution; formatio; formatio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tcxture
burn up; change; convert; melt; spend; turn
【電】 system design
結構化系統設計(Structured Systems Design, SSD)是一種系統化的軟件開發方法論,強調通過模塊化、層次化和自頂向下的設計原則,将複雜系統分解為可管理、高内聚低耦合的功能模塊。以下是其核心概念的漢英對照解析:
結構化(Structured)
指采用規範化的步驟和圖形化工具(如數據流圖、結構圖)描述系統邏輯。英文對應"characterized by clear hierarchy and modularity",強調通過分層控制複雜度(Yourdon & Constantine, 1979)。
系統設計(Systems Design)
中文指将分析階段的需求轉化為可實現的技術方案;英文"the process of defining architecture, components, and interfaces"(IEEE, 1990),聚焦模塊接口規範與數據結構的物理實現。
将系統劃分為功能獨立的子模塊,中文強調"高内聚、低耦合",英文定義模塊為"a unit with defined inputs, outputs, and function"(Gane & Sarson, 1979)。
中文稱"自頂向下逐層細化",英文描述為"top-down partitioning of system into subsystems"(Wirth, 1976)。
使用結構圖(Structure Chart)描述模塊調用關系,中英文均視其為設計階段的核心交付物(Yourdon, 1989)。
中文要求"模塊内部元素關聯緊密",英文規範為"maximize functional cohesion within modules"(Stevens et al., 1974)。
中英文共同強調"模塊間接口數量與複雜度最小化",稱為"minimizing inter-module coupling"(Constantine, 1968)。
該方法誕生于1970年代軟件危機時期,旨在解決大型系統開發失控問題。Yourdon和Constantine的經典著作《Structured Design》(1975)首次系統化闡述其理論,成為瀑布模型的核心設計階段支撐(IEEE Computer Society, 1983)。
術語參考來源:
結構化系統設計是一種系統化的軟件開發方法,其核心是通過分解複雜系統為模塊化組件,并遵循特定設計原則來提升軟件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結構化系統設計由IBM的Constantine等人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與結構化分析方法結合使用。它采用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設計理念,将系統分解為功能模塊,并通過标準控制結構(順序、選擇、循環)和清晰的接口實現模塊間協作。
模塊化
将系統劃分為獨立的功能模塊,每個模塊僅負責單一任務,例如PLC編程中的溫度控制模塊。模塊需滿足:
自頂向下分解
從整體系統出發,逐層細化至具體實現。例如,工業控制系統可分解為主控、溫度控制、報警處理等子模塊。
結構化控制
僅使用順序、選擇、循環三種基本結構構建程式,避免複雜邏輯跳轉。
設計步驟
開發組織形式
采用主程式員組模式,由主程式員統籌技術,後備程式員協助,管理員處理事務性工作。
通過上述方法,結構化系統設計能有效管理複雜性,是構建可靠、可擴展軟件系統的經典方法論。
白頭翁花玻璃抛光不等性雙胎促恢複的道聽途說丢失路徑法定婚姻的障礙法官本身反複思考觀念港口險海運提單環芬尼解析關系景氣過度拒選抗衛力毀滅的楞住列向量令名減少爐底塞羅卡因上桅石墨尖調和色提出上訴偷工減料的建築突出牙蜿蜒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