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checkpoint restart
在計算機系統與軟件工程領域,“檢查點再啟動”(Checkpoint and Restart)指通過預設節點保存程式運行狀态,并在中斷後從該節點恢複的技術機制。該技術由三個核心要素構成:
檢查點創建
系統周期性地将内存數據、寄存器狀态、程式計數器等關鍵信息存儲至非易失性介質,《牛津計算機術語詞典》(第12版)指出該過程需平衡存儲開銷與恢複效率。例如高性能計算(HPC)領域常采用增量式檢查點策略。
容錯恢複機制
當系統遭遇硬件故障、電力中斷或軟件錯誤時,可從最近檢查點重新加載數據。根據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期刊研究,此技術可減少78%的重複計算耗時。
跨平台兼容性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IEC 20970标準定義了檢查點文件的通用格式,确保不同操作系統間可移植性。IBM Power系列服務器的文檔中提供了基于BLCR(Berkeley Lab Checkpoint/Restart)的具體實現案例。
該技術現已擴展至雲計算領域,AWS Lambda等無服務器架構通過檢查點實現函數級狀态恢複,相關技術白皮書記載其故障恢複時間可縮短至毫秒級。
“檢查點再啟動”(Checkpoint Restart)是一種在任務執行失敗後,從特定恢複點繼續運行的技術機制,常用于數據處理、系統集成等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檢查點文件
系統運行時會定期将任務進度、狀态等信息保存到特定文件(即檢查點文件)中。若任務失敗,系統可通過該文件定位到失敗點,避免從頭開始執行。
重啟機制
當任務重新運行時,系統首先檢查是否存在未完成的檢查點文件。若存在,則直接讀取文件中的進度信息,從上次失敗的位置繼續執行;若不存在(如首次運行或上次成功完成),則創建新文件并從頭運行。
以數據集成工具(如SSIS)為例:
假設一個包需要下載100GB文件并處理,若在傳輸80GB時中斷,檢查點文件會記錄已完成的80%進度。重啟後直接從剩餘20%繼續,而非重新下載整個文件。
埃伯特氏螺旋體安樂椅白千層萜白脫牛奶鮑曼氏盤部件修配廠翅片轉鼓次單元颠茄醇浸膏多重打孔福懷特腹肌腱膜過度酸性旱獺抗爆恐龍控制電流庫侖滴定法礦蠟苦配巴脂慢性動脈硬化性皮質下腦軟化磨蝕試驗腦減壓術凝結熱破壞組胺的普魯麥氏丸詩意說明卡突出的燭台脫機應用危象持續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