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checkpoint restart
在计算机系统与软件工程领域,“检查点再启动”(Checkpoint and Restart)指通过预设节点保存程序运行状态,并在中断后从该节点恢复的技术机制。该技术由三个核心要素构成:
检查点创建
系统周期性地将内存数据、寄存器状态、程序计数器等关键信息存储至非易失性介质,《牛津计算机术语词典》(第12版)指出该过程需平衡存储开销与恢复效率。例如高性能计算(HPC)领域常采用增量式检查点策略。
容错恢复机制
当系统遭遇硬件故障、电力中断或软件错误时,可从最近检查点重新加载数据。根据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期刊研究,此技术可减少78%的重复计算耗时。
跨平台兼容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20970标准定义了检查点文件的通用格式,确保不同操作系统间可移植性。IBM Power系列服务器的文档中提供了基于BLCR(Berkeley Lab Checkpoint/Restart)的具体实现案例。
该技术现已扩展至云计算领域,AWS Lambda等无服务器架构通过检查点实现函数级状态恢复,相关技术白皮书记载其故障恢复时间可缩短至毫秒级。
“检查点再启动”(Checkpoint Restart)是一种在任务执行失败后,从特定恢复点继续运行的技术机制,常用于数据处理、系统集成等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检查点文件
系统运行时会定期将任务进度、状态等信息保存到特定文件(即检查点文件)中。若任务失败,系统可通过该文件定位到失败点,避免从头开始执行。
重启机制
当任务重新运行时,系统首先检查是否存在未完成的检查点文件。若存在,则直接读取文件中的进度信息,从上次失败的位置继续执行;若不存在(如首次运行或上次成功完成),则创建新文件并从头运行。
以数据集成工具(如SSIS)为例:
假设一个包需要下载100GB文件并处理,若在传输80GB时中断,检查点文件会记录已完成的80%进度。重启后直接从剩余20%继续,而非重新下载整个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