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nti-detonation
抗爆(blast-resistant / explosion-proof)指材料、結構或設備能夠抵抗爆炸沖擊波、壓力及碎片破壞的能力,常見于建築、軍事防護及工業安全領域。以下是詳細解析:
指通過特殊設計(如加固結構、緩沖層)承受爆炸産生的瞬時高壓和沖擊,防止主體結構失效或内部設備損壞。例如:抗爆牆(blast-resistant wall)用于化工廠隔離高危區域。
根據中國《抗爆間室結構設計規範》(GB/T 50779-2022),抗爆性能需滿足:
石油儲罐的抗爆塗層可抑制爆炸火焰傳播(來源:《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标準》GB 50160)。
防爆掩體采用鋼筋混凝土+複合裝甲結構,抵禦炮彈破片(參考:《國防工程抗爆技術規範》)。
地鐵隧道的抗爆設計需考慮恐怖襲擊沖擊波(案例:倫敦地鐵抗爆加固項目。
“防爆”側重預防爆炸發生(如防爆電器消除電火花),而“抗爆”強調事後抵禦破壞。
抗震針對低頻振動,抗爆需應對高頻沖擊波和瞬時壓力。
權威來源:
抗爆是“抗爆性”或“抗爆震”的簡稱,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
指汽油在發動機内燃燒時抵抗異常爆震的能力。爆震是因汽油提前自燃導緻的異常燃燒現象,會引發發動機功率下降、部件磨損。
衡量指标
以辛烷值為量化标準,标號越高抗爆性越強。例如,92號汽油的辛烷值為92(即含92%異辛烷和8%正庚烷),98號汽油抗爆性更優。
作用機制
通過優化汽油成分或添加抗爆劑(如四乙基鉛、甲基叔丁基醚等),延緩燃料在壓縮沖程中的自燃時間,确保火花塞正常點火後再燃燒。
材料抗爆性
指材料(如鋼材、混凝土)抵禦爆炸沖擊的能力,通過結構設計和化學成分提升抗壓性,應用于防爆設施或危險環境。
測試方法
包括沖擊波測量、爆炸模拟試驗等,用于評估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性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權威來源如業百科或知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