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usculi cricoarytaenoideus posterior
環杓後肌(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的漢英詞典式詳解
一、解剖位置與結構
環杓後肌是喉部内在肌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起于環狀軟骨闆(cricoid lamina)背側,止于杓狀軟骨肌突(muscular process of arytenoid cartilage)。其拉丁文學名為Musculus cricoarytenoideus posterior,是唯一能打開聲門裂(聲帶外展)的喉部肌肉。
二、核心功能
該肌收縮時,通過向後外側牽拉杓狀軟骨肌突,使聲帶突(vocal process)外展,從而擴大聲門裂,保障呼吸氣流通暢。此功能對維持氣道開放至關重要,尤其在深呼吸或窒息時反射性增強活動。
三、神經支配與臨床意義
環杓後肌由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支配。若該神經受損(如甲狀腺手術、腫瘤壓迫),可導緻肌肉麻痹,引發聲門閉合、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需緊急醫療幹預。
四、英文名稱解析
英文名"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可拆解為:
全名直譯為“環杓後肌”,精準描述其起止點與位置關系。
權威參考文獻
環杓後肌是喉部的重要肌肉,其解剖結構、功能及臨床意義如下:
環杓後肌起自環狀軟骨闆的後方,肌纖維斜向外上方延伸,止于杓狀軟骨的肌突()。
由喉返神經支配,若該神經受損(如手術或外傷),會導緻聲帶固定于旁正中位,引發聲音嘶啞或呼吸困難()。
環杓後肌是喉部唯一的外展肌,對呼吸和發聲至關重要。其功能依賴喉返神經的完整性,神經損傷會導緻聲帶運動障礙。相關研究涉及神經再生與肌肉組織學變化()。
如需更詳細的手術治療或電生理數據,可參考臨床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