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諾塔問題英文解釋翻譯、漢諾塔問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Hanoi tower problem
分詞翻譯:
漢的英語翻譯:
Chinese; man
諾的英語翻譯:
promise; yes
塔的英語翻譯:
pagoda; tower
【化】 column
【醫】 tower
問題的英語翻譯:
issue; problem; question; trouble
【計】 sieve problem
【經】 subject
專業解析
漢諾塔問題(Tower of Hanoi)是計算機科學與數學領域的經典遞歸問題,其核心目标是将一組不同尺寸的圓盤從起始柱(source peg)完整移動到目标柱(target peg),并遵循以下規則:
- 單次僅移動一個圓盤(Only one disk can be moved at a time);
- 大圓盤不可疊于小圓盤之上(A larger disk cannot be placed on top of a smaller one);
- 需借助輔助柱(auxiliary peg)完成中間步驟。
術語漢英對照與定義
- 漢諾塔(Tower of Hanoi):名稱源自法國數學家Édouard Lucas在1883年提出的謎題,其靈感可能來自印度神話中的寺廟。
- 遞歸解法(Recursive Solution):将問題分解為多次子任務,例如移動n個圓盤需先移動n-1個圓盤至輔助柱,再移動最底層的圓盤,最終遞歸完成剩餘步驟。數學公式為移動次數 $H(n) = 2^n - 1$,時間複雜度為 $O(2^n)$。
權威性參考
據《計算機算法導論》(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記載,漢諾塔問題是遞歸思想的典型教學案例,其解法可推廣至分治算法設計。美國數學協會(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指出,該問題還可用于研究認知心理學中的問題解決策略。
實際應用
漢諾塔在編程教育中廣泛用于演示遞歸與棧結構,例如Python代碼實現僅需10行左右。此外,其變體問題在自動化倉儲系統路徑規劃中具有參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漢諾塔問題是一個經典的數學謎題和遞歸算法案例,其核心規則和意義如下:
一、問題起源
源于印度傳說:存在三根石柱(A、B、C),其中A柱有64個從下往上逐漸減小的金盤。目标是将所有盤子移到C柱,每次隻能移動一個盤,且任何時候大盤不能壓在小盤上。
二、核心規則
- 移動限制:每次僅能移動最頂端的盤
- 大小約束:任何時刻小盤必須位于大盤之上
- 目标狀态:完全複現原始疊放順序到目标柱
三、遞歸解法
以3層漢諾塔為例:
- 将前2層從A移到B(借助C)
- 将第3層從A移到C
- 将前2層從B移到C(借助A)
這體現了分治思想:将n層問題分解為(n-1)層子問題。
四、數學特性
- 最少步數公式:
$$
T(n) = 2^n - 1
$$
其中n為盤數,指數級增長特性使其成為計算複雜度的典型案例
- 遞推關系:T(n) = 2T(n-1) + 1
五、現實意義
- 計算機科學中遞歸算法的教學範例
- 理解棧數據結構的工作原理
- 應用于數據備份輪換等實際場景
- 心理學領域用于認知能力測試
該問題雖然規則簡單,但完美展現了遞歸思維的精髓:通過分解問題、解決子問題、合并結果的模式處理複雜任務。隨着盤數增加,所需步數呈指數爆炸增長(如7盤需127步,64盤需約1.844×10¹⁹步),這也解釋了為何傳說中完成64層漢諾塔時世界将會毀滅。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背側腔編譯時變量不夠緊密不活動的程式升溫氣相色譜法從收益中扣除的項目倒圓錐形抵抗力轉移因子二次函數耳蝸前庭的匐枝百裡香杆單胞菌屬國際會計師協會颌下腺窩混合熔點法貨币市場利率睫狀體緊固零件卵磷脂酶B馬瘋木米氏動力學頻偏壓趨磁性人工電話機組生石灰生物固體力學視力檢定裝置稅務顧問委托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