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re parts
"備件"是機械工程與設備維護領域的核心術語,指預先儲備用于替換損壞零件的備用部件。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英文版,其對應英文術語為"spare parts",定義為"為替換機器設備中可能損壞的零件而準備的備用部件"。在工業實踐中包含三個關鍵維度:
技術規範層面 依據GB/T 19000質量管理體系标準,備件需滿足與原裝件完全互換的技術參數,包括尺寸公差、材料性能和功能指标。典型應用場景包括汽車發動機活塞環、航空液壓系統密封件等精密部件。
供應鍊管理範疇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設備維護手冊》指出,企業通常建立ABC分類庫存系統,關鍵備件(如數控機床主軸軸承)需保持3-6個月安全庫存,非關鍵件采用JIT管理模式。
标準化術語體系 ISO/TS 8000-1:2022将備件細分為預防性備件(基于MTBF預測儲備)和應急備件(突發故障專用),該分類體系已被西門子、通用電氣等跨國企業納入維護規程。
在航空維修領域,波音787維護手冊要求每架飛機攜帶超過2000種認證備件,其中30%為複合材料專用替換件,體現了現代裝備對備件技術適配性的嚴格要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SAE International J2534 标準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南》 ISO/TC 184/SC5 技術委員會文件 FAA AC 120-77C 適航規定
備件是工業、維修等領域中常用的術語,指為替換設備或系統中可能損壞的部件而提前準備的備用零件或組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備件(spare parts)指預先儲備的、用于替換設備原有模塊或零部件的功能性組件。例如高壓鍋附帶的易熔片、汽車維修用的發動機零件等均屬于典型備件。
備件庫存需平衡兩類成本:
"備品備件"作為成語,強調系統性儲備策略,既包含備用物品(備品),也包含功能性零件(備件)。例如數據中心會同時儲備備用服務器(備品)和硬盤組件(備件)。
薄膜微電路不正直的搭接導體對稱有向圖多次薄層色譜附體試片感生電荷格哈特氏反應共享變量集工作文件慣例上的國際讀音字母國際習慣國色天姿回水閥膠原糖機能核精密天平控制損失螺管閥男性更年期違和切石刀切紙機群同步濕度調節器受贈者水楊基黃四甲醇镎外科抗菌法僞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