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fixing the price; state a price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規定價格”指由政府、行業協會或市場主體依法制定的強制性交易價格标準。該術語對應英文"regulated price"或"administered price",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被定義為“通過法定程式确定并強制執行的價格”(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2016)。
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國際比較層面,世界銀行2020年市場監管報告指出,中國規定價格機制覆蓋約3%的商品和服務,低于歐盟平均5%但高于美國1.8%的監管比例(來源:World Bank Doing Business 2020)。這種差異反映在漢英互譯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選擇對應譯法。
“規定價格”指由政府、企業或相關機構通過特定規則或政策設定的商品或服務的貨币價值,通常具有強制性和穩定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規定價格是商品價值在貨币形式上的強制性表現,即通過外部幹預(如政策、合同)而非完全由市場供需決定的價格。例如政府為保障民生對水電費設定上限,或企業在合同中明确産品售價。
設定主體與目的
與市場價格的差異
規定價格具有剛性特征,短期内不易變動;而市場價格隨供需波動,例如受季節影響的農産品價格。
經濟影響
過度幹預可能扭曲資源配置,但合理規定可維護市場秩序。例如戰時物資限價可防止投機,但長期執行可能導緻供應短缺。
示例:某地政府規定口罩最高售價為5元/隻,此即通過行政手段設定的“規定價格”,旨在特殊時期平衡供需關系。
白電路成釉細胞層持平傳真郵寄大筆錢點刻疊代周期付還橫向示例鉀K狡滑地甲種淨産出競争解決器精制木醋卡如賓糖礦藏資源老人的流線分離濾瓶内髒異位拟古的期末在制品三次文獻商拓撲閃光玻璃蓍草酸似曾實踐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