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upracondylar; supracondyloid
"髁上的"(supracondylar)是解剖學術語,指骨骼結構中位于骨性髁突上方的區域。該詞由拉丁詞根"supra-"(上方)和"condylus"(髁)構成,特指關節端膨大部位近心端的解剖位置。在臨床醫學中,該術語最常用于描述肱骨遠端骨折類型。
從解剖學角度分析:
髁上區域是長骨幹骺端與骨幹移行區,骨皮質在此處逐漸變薄,形成力學薄弱點。以肱骨為例,髁上區位于内外側髁上方約2-3cm處,前側有冠狀窩、後側有鷹嘴窩的特殊解剖結構。
臨床相關性體現在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占肘部骨折的50%-70%,多由伸直位跌倒引起。這種骨折可能損傷肱動脈和正中神經,導緻Volkmann缺血性攣縮等嚴重并發症。
該術語的英文對應詞"supracondylar"在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第32版)中有明确定義,指"位于髁突上方的解剖區域"。牛津英語詞典(OED Online)收錄該詞條最早可追溯至1892年外科文獻記錄。
參考文獻:
髁上的“髁”指骨骼末端的圓形隆起結構,常見于關節部位如肘部或膝部()。而“髁上”特指髁部上方的骨骼區域,即靠近骨幹與髁部連接的過渡部位。以下是具體解析:
髁的解剖定義
髁由骨節兩端膨大形成,表面覆蓋軟骨,主要功能是增強關節穩定性,例如股骨下端的内外側髁、肱骨遠端的肱骨髁等()。
“髁上”的定位
“上”表示位置關系,指髁部上方的骨骼段。例如肱骨髁上骨折,即發生在肱骨遠端髁部與骨幹交界處的骨折()。此處骨質相對薄弱,兒童因活動量大且骨骼未完全發育,更易發生此類骨折。
臨床關聯性
髁上區域因結構特點成為骨折高發區。以肱骨髁上骨折為例,跌倒時手掌撐地,外力傳導至肘部導緻該部位骨皮質斷裂,表現為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
總結來看,“髁上”是解剖學術語,結合了骨骼形态與位置描述,對臨床診斷和治療(如骨折複位)有重要意義。
阿托品硫酸白蘭地糖果半月形雙球菌鮑耳迪氏手術變更方式編輯字符丙氧化物補充漆持有非法物品腭反射非粘性流體沸煮法弗洛朗斯氏反應固定床層反應設備橫七豎八恢複加工澆鬥柄節目的客觀原因狂怒氯化物的棉絮塞住的名稱次序命名公用塊彌散系數鈉柱石偏心率橋固位體三股菌屬太空電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