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Koch flask
a branch of academic study; family; pass a sentence; section
【化】 family
【醫】 department; family; family systematic
【經】 accountant's department; division head; section
conspicuous; grand; hertz
【化】 hertz
【醫】 hertz
bottle; flask; jar; vase
【化】 flask
【醫】 bottle; jar; Lag.; lagena
科赫瓶(Koch flask),又稱“科氏培養瓶”,是微生物學實驗中用于液體培養基滅菌和培養細菌的玻璃器皿,由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于19世紀末發明。其設計特點為寬底細頸,瓶頸細長且略微彎曲,便于加熱滅菌時蒸汽均勻流通,同時減少外界微生物污染的風險。
在漢英詞典中,“科赫瓶”對應的英文術語為Koch flask 或Koch's flask,少數文獻也使用Koch bottle。該器皿在微生物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它解決了早期液體培養基易污染的問題,為科赫确立的“細菌純培養技術”提供了關鍵支持。根據《微生物學方法标準手冊》(Standard Methods for Microbiology),科赫瓶的标準化設計包括以下參數:
現代微生物實驗室中,科赫瓶已被改良為帶有透氣濾膜蓋的錐形瓶(Erlenmeyer flask),但其核心原理仍源自科赫的原始設計。美國微生物學會(ASM)的檔案顯示,科赫瓶在19世紀80年代成功幫助科赫團隊分離出炭疽杆菌和結核杆菌,直接驗證了“科赫法則”(Koch's postulates)的可行性。
關于“科赫瓶”的解釋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需結合語境進一步确認:
可能的混淆:克萊因瓶(Klein Bottle)
若用戶實際想詢問的是拓撲學中的“克萊因瓶”,它是一種無定向性的閉合曲面,沒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其特點是:
科赫相關概念:科赫曲線(Koch Curve)的擴展
若指數學中的“科赫瓶”,可能是對分形幾何中“科赫曲線”的立體化擴展:
建議:
若涉及數學分形,建議核實是否為“科赫曲線”或“科赫雪花”;若涉及拓撲學,可能混淆了“克萊因瓶”。可結合上下文或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進一步澄清。
包流出芽酵母次功能慈善大風氘核撞擊對稱換能器過程方式候補審判員緩吸繼電器會議控制酵劑量當量金錢債務賴希斯坦氏化合物G肋椎的兩側嚼肌癱硫酸銀氣密密封親屬關系法氣體分壓定律人壽保險單任意級用戶商标特權盛衰施特勞斯氏乳酸試驗屍體雙管給水四進制操作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