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tearing strength
抗扯強度(Tear Strength) 是材料力學性能的重要指标,特指材料抵抗撕裂破壞的能力。在漢英詞典中,"抗扯"對應英文"tear resistance"或"tear strength",強調材料在受到局部集中應力作用時,抵抗裂紋擴展直至斷裂的強度。該概念廣泛應用于橡膠、塑料、紡織品、薄膜等柔性材料的質量評估中。
專業定義
抗扯強度指标準試樣在撕裂過程中承受的最大力值,通常以單位厚度或單位寬度的力值表示(如N/mm或kN/m)。其測試遵循國際标準(如ASTM D624、ISO 34-1),通過測量預制切口試樣在拉伸力作用下撕裂所需的力值計算得出。
測試方法差異
抗扯強度直接影響材料在動态應力下的耐久性。例如:
二者無直接換算關系,例如某橡膠抗拉強度為20MPa,但抗扯強度可能僅50kN/m。
權威參考來源:
- ASTM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ear Strength of Conventional Vulcanized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ASTM D624)
- ISO. Rubber, 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 — Determination of tear strength (ISO 34-1:2015)
- 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 紡織品 織物撕破性能 第3部分:梯形試樣撕破強力的測定 (GB/T 3917.3-2009)
關于“抗扯強度”,這一術語在材料力學中并非标準表述,推測可能是“抗拉強度”或“拉伸強度”的口語化表達。以下是相關概念的詳細解釋:
抗拉強度(Tensile Strength)指材料在拉伸過程中,斷裂前能承受的最大應力值。當材料受力至屈服點後,内部晶粒重新排列,抵抗變形能力短暫恢複,直至應力達到峰值後迅速斷裂。這一極限應力值即為抗拉強度,單位通常為kN/mm²或MPa。
抗拉強度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 sigmab = frac{F{text{max}}}{A_0} $$ 其中,$sigmab$為抗拉強度,$F{text{max}}$為最大拉力,$A_0$為材料原始橫截面積。此外,提到抗拉強度與楊氏模量($E$)和材料厚度($h$)的關系為$sigma_b = E cdot h$。
國内普遍使用萬能材料試驗機進行測定,通過拉伸試驗記錄應力-應變曲線,确定抗拉強度、屈服強度等參數。
抗拉強度強調材料斷裂前的極限應力,而拉伸強度(Tensile Strength)更廣義,可能包含不同階段的應力指标,但兩者常被混用。
建議:若需具體數據或标準測試,可參考《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GB/T 228)等規範,或通過專業機構檢測。
安全保護特性嗷嗷待哺巴豆巴西榈閉環網絡不完全确定順序機詫炊大量買進的擔保的債務電烙勒除器定步請求動态規劃腭結節閥門手輪範斯萊克氏試驗高頻率電波過量取水滑雪服輝光放電交流聲棒祭日柯楠酸平穩流化床羟汞化契約規定熱變形三斷熔線使腫脹的樹狀突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