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英文解釋翻譯、巴豆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croton
【醫】 croton seed; semen crotonis; tiglium
相關詞條:
1.tiglium 2.crotonseed 3.SemenCrotonis
分詞翻譯:
巴的英語翻譯:
bar; be close to; cling to; hope earnestly
【化】 bar
【醫】 bar
豆的英語翻譯:
bean; legume
【化】 bean
【醫】 bean; legume
專業解析
巴豆(Croton Seed)的漢英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巴豆(拼音:bā dòu),英文通稱Croton Seed,為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巴豆樹(Croton tiglium L.)的幹燥成熟種子,是中國傳統中藥材和有毒植物。其拉丁學名中“tiglium”源于馬來語“tigli”(意為“尖銳”),指其強烈的刺激性毒性。
二、藥用特性
-
性味與歸經
- 性熱,味辛;歸胃、大腸經(《中國藥典》。
- 英文描述:Pungent in taste, extremely hot in nature; toxic; enters the Stomach and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s.
-
功效與用途
- 峻下冷積:用于寒邪食積導緻的腹滿劇痛、大便不通(如《傷寒論》三物備急丸)。
- 逐水退腫: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腹水(需配伍峻下逐水藥)。
- 祛痰利咽:外敷可治喉痹痰阻(現代臨床少用)。
注:生巴豆毒性劇烈,内服需炮制為巴豆霜以減毒。
三、植物學特征
- 形态:常綠小喬木,葉卵形,種子呈橢圓形,表面灰棕色(《中國植物志》。
- 分布:中國長江以南及東南亞,生于山谷、溪邊。
四、毒性警示
巴豆含毒性蛋白巴豆毒素(crotin) 及緻癌性巴豆油酸(tiglic acid):
- 誤食3-5粒可緻嘔吐、腹瀉;20粒可緻死(《中華本草》。
- 外用過量引緻皮膚紅腫、潰爛(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
權威參考文獻
- 《中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巴豆條目(國家藥典委員會)
- 《中國植物志》電子版:大戟科巴豆屬(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中華本草》第3卷:巴豆毒性機制(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中藥毒性警示通報(NMPA藥品評價中心)
- Kew Science植物數據庫:Croton tiglium L.分類信息(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網絡擴展解釋
巴豆的解釋可綜合其植物屬性、藥用價值及文化含義展開:
一、基本概述
巴豆是大戟科常綠小喬木的幹燥成熟種子,原産于巴蜀地區(今重慶東部、湖北西部),因形似豆類而得名。其性熱、味辛,歸胃與大腸經,含巴豆油、巴豆毒素等成分。
二、核心特征
- 植物形态
樹高可達10米,葉片卵圓形帶細鋸齒,夏季開淡黃色小花,結白色橢圓狀種子。
- 藥用功能
- 峻下冷積:主治寒邪引起的頑固性便秘、腹冷痛;
- 逐水退腫:適用于肝硬化腹水、晚期血吸蟲病腹水等症;
- 祛痰利咽:可緩解喉痹痰阻;
- 外用功效:治療瘡瘍膿成未潰、疥癬等。
三、毒性及使用注意
巴豆為劇毒藥材,生品内服0.01-0.05克即可緻劇烈腹瀉,需經炮制(如巴豆霜)降低毒性。古籍記載其“毒魚賊鼠”,臨床應用須嚴格遵醫囑。
四、文化延伸
成語“巴豆”比喻極糟糕的人或事,源自其毒性特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明确記載其命名由來。
提示:巴豆不可自行服用,需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更多完整信息可查閱《中國藥典》或中醫藥典籍。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哀悼爆震燃燒苯并黃素比較光譜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多組分混合物蒸餾二腹的非對稱流通信系統格雷催化脫硫法工業汽輪機關節間纖維軟骨過程目标文件過氯化物虹膜囊切除術換氣過度婚姻統計假釋官奎肯斯提特氏試驗内裝填料的容器泥土的排演胚胎決定熱力學不穩定絡合物乳膠體明膠試驗喪失的權利三環萜删除當前位置以後的内容設計技巧適應性肥大外延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