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computerized microfilm
adding machine; calculating machine; calculator
【計】 brain unit; computer; computing machinery; computor; FONTAC; ILLIAC IV
【經】 calculating machine
【計】 microfilm; minicard
【化】 microfilm
計算機縮微膠片(Computer Microfilm)是結合光學存儲技術與計算機系統的文獻保存介質,主要用于長期存儲高密度數據。其核心原理是通過縮微攝影技術将電子文檔轉化為微型膠片影像,并借助計算機實現編目檢索與數字化管理。
一、術語定義與組成解析 根據《牛津漢英大詞典》的定義,該詞條包含兩個技術模塊:
二、技術發展沿革 《新時代漢英大詞典》記載其演變過程: • 初期形态(1960年代):純機械檢索系統 • 混合系統(1980年代):COM(Computer Output Microfilm)設備實現數字轉膠片刻錄 • 現代應用(2000年後):與雲端存儲結合的混合存檔方案
三、行業應用場景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信息存儲技術詞典》列舉其典型應用:
四、技術參數标準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6199規定其核心指标: $$ begin{aligned} text{分辨率} & geq 120, text{lp/mm} text{存檔壽命} & geq 500, text{年(符合ANSI/AIIM标準)} text{溫濕度範圍} & 10^circ text{C}-22^circ text{C},,30%-50%, text{RH} end{aligned} $$
“計算機縮微膠片”是結合計算機技術與傳統縮微膠片技術的複合概念,其核心是通過光學和數字化手段實現文檔的壓縮存儲與傳輸。以下是詳細解釋:
縮微膠片是一種通過光學攝影技術将文檔、圖紙等大幅面信息按比例縮小(通常為原始大小的4%或1/25)并記錄在透明膠片上的存儲介質。其特點是長期保存(可達數百年)和高效檢索,常用于檔案、古籍等珍貴資料的保存。
輸入與輸出技術:
數字化轉換: 利用縮微膠片掃描器(如所述),通過光電轉換原理将膠片信息數字化,便于計算機存儲和編輯。
傳統縮微膠片因數字技術的興起逐漸轉型為數字縮微技術。後者結合了光學存儲與數字處理優勢,提升了數據讀取速度、存儲容量及可編輯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應用案例,可參考(縮微掃描原理)和(數字縮微發展)的完整内容。
半羽形的八位字符邊值馳名的出版許可帶解纜費低層地輪臂丁香酮二碘螢光素幡工作聯絡電話固體傳發音借款當事人金融服務行業金融展望機器編碼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硫族元素埋入砂心内縮酮歐姆接觸毗連主義屏幕貧溶液潛在力量顴下嵴熱轉變的首要責任外部尺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