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quantum unit
capacity; estimate; measure; mete; quantity; quantum
【醫】 amount; dose; dosis; measure; quanta; quantity; quantum
【經】 volume
【計】 subunit
量子單位(Quantum Unit)是物理學中用于描述微觀粒子基本屬性的标準化測量基準。根據國際單位制(SI)最新修訂,量子單位常與基本物理常數直接關聯,例如普朗克常數($h=6.62607015times10^{-34} text{J·s}$)被明确定義為量子能量計算的核心參數。
主要類型與應用領域
普朗克單位系
包含普朗克長度($1.616255times10^{-35} text{m}$)和普朗克時間($5.391247times10^{-44} text{s}$),用于量子引力理論研究,其定義源自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對基本常數的測定報告。
量子比特(Qubit)
作為量子計算的基本單元,其疊加态特性在IBM Quantum Experience平台中被實際應用于量子門操作,相關實驗數據發表于《自然·物理學》期刊。
玻爾茲曼常數($k_B$)
2019年SI重新定義後,該常數固定為$1.380649times10^{-23} text{J/K}$,成為熱力學與量子統計的核心換算基準,國際計量局(BIPM)官網提供了詳細的技術文件。
标準化進程
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IUPAP)通過持續修訂《物理學術語指南》,确保量子單位體系與實驗測量技術同步發展。2022年更新的光子計量标準已整合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粒子探測器校準系統。
量子是物理學中描述物理量最小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的概念,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計量單位。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量子指物理量在微觀領域中表現出的離散化特性,即某些物理量(如能量、角動量等)隻能以特定最小單位的整數倍變化,無法連續取值。例如,光的量子是光子,電荷的量子是電子電荷量。
詞源與提出者
該詞源自拉丁語“quantus”(意為“多少”),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于1900年首次提出,用于解釋黑體輻射現象。
量子理論革新了人類對自然的認知,支撐了半導體、激光、核能等技術,并推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發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物理教材或量子力學專著。
八度功力位準白細胞顆粒菠菜素打歪電動機座靛藍磺酸明膠定期租用對稱結構發癢的分支科學鉻鞣液-甲酸鈉蒙囿鞣皇權火山學家鑒别過程簡而言之間歇汽蒸機抗痢木鹼卡片式分類帳離子散射能譜學螺紋研磨機腦室鏡尿道造口術普通分類帳青黴酸奇偶錯誤模塊缺韌帶異位市價漲落手動送紙器送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