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yogen
cold; cold in manner; shot from hiding
【醫】 algor; cry-; crymo-; cryo-; krymo-; kryo-; psychro-
【醫】 agent
"冷劑"是制冷工程領域的專業術語,指在熱力學循環中吸收并轉移熱量的工質,英文對應為"refrigerant"。根據中國科技術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機械工程名詞(第三分冊)》,其核心功能是通過相變過程(液态與氣态轉換)實現熱量的定向遷移,多用于空調、冷凍設備及工業冷卻系統。
國際标準ISO 817:2014将冷劑分為四大類:氟利昂類(如R-22)、碳氫化合物類(如R-600a)、氨(R-717)和二氧化碳(R-744),不同類别具有特定的臭氧消耗潛值(ODP)和全球變暖潛值(GWP)參數。美國供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ASHRAE)手冊指出,現代冷劑選擇需同時考量熱力學效率與環保要求,例如《基加利修正案》已明确要求逐步淘汰高GWP值的氫氟碳化物。
中國《制冷學報》2023年的研究顯示,第四代冷劑如HFO-1234yf的GWP值較傳統産品降低超過99.8%,但需配合新型壓縮機技術才能實現能效最大化。該研究數據源自國家制冷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聯合實驗報告。
“冷劑”是一個工程及物理實驗領域的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和解釋如下:
冷劑指低沸點的液體,通過自身的物理狀态變化(如蒸發或冷凝)吸收或釋放熱量,從而降低目标物體或環境的溫度。這一概念常見于制冷工程、低溫實驗等領域。
低沸點特性
冷劑的沸點通常遠低于常溫,例如液氮(沸點-196℃)、氟利昂(沸點-40℃至0℃)等。這種特性使其在常溫下易蒸發吸熱,實現快速降溫。
循環工作原理
在制冷系統中,冷劑通過“蒸發吸熱→壓縮升溫→冷凝放熱→節流膨脹”的循環過程,持續轉移熱量。例如氟利昂在空調中的工作流程。
根據用途和化學性質,冷劑可分為:
需注意“冷劑”與“制冷劑”的細微區别:前者更廣義,可指實驗中直接使用的冷卻介質(如液氮);後者特指制冷循環系統中工質(如氟利昂)。實際使用中兩者常被混用,需結合上下文區分。
巴彬斯奇氏跖反射比阿耳氏試劑波長移位器赤熱窗口的大量營養劑風塵仆仆高抗擾度邏輯旱煙回流分布毀形性鼻咽炎混附計算簡明損益表痙攣性睑抽動絹印抗強直因子喇叭流行性腦脊膜炎流控技術顱骨膜歐夏至草區化十進位山理學沙樣的神經内膜十二指腸空腸窩疝使人員配備過多四硫富瓦烯陶制的長煙鬥未保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