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offset address
displacement
【計】 bit shift
【計】 A; AD; ADDR; address; ADR; ADRS
位移地址(Displacement Address)是計算機體系結構和數字電路中的核心概念,指通過基地址與偏移量計算得出的物理内存位置。該術語由"位移"(Displacement)和"地址"(Address)構成:前者表示相對于基準點的距離量,後者指向數據存儲位置。
在數學表達上,位移地址可表示為: $$ P = B + O $$ 其中:
根據《牛津電子工程詞典》的定義,位移尋址模式廣泛應用于x86架構處理器中,允許程式通過寄存器基址配合固定偏移訪問内存單元。例如彙編指令"MOV AX, [BX+5]"中的"5"即為位移量,配合BX寄存器基址确定最終操作數地址。
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标準中特别指出,位移地址機制實現了内存的動态訪問,支持數據結構如數組的快速索引計算。現代DSP芯片通過專用地址生成單元(AGU)優化該計算過程。
參考文獻:
位移地址是計算機系統中用于定位内存位置的重要概念,通常指通過基地址與偏移量組合計算得到的内存物理地址。其核心原理可用公式表達:
$$ 物理地址 = 基地址 + 偏移量 $$
主要特點解析:
尋址基礎
在x86架構中采用段式内存管理,地址由16位段基址(左移4位後形成20位基地址)和16位偏移地址組成,例如:
段寄存器:偏移地址 → 物理地址 = 段基址×16 + 偏移量
應用場景
現代擴展
在保護模式下發展為虛拟地址轉換機制,通過頁表實現:
虛拟地址 → 頁表查詢 → 物理頁框基址 + 頁内偏移
編程體現 彙編語言中常見形式:
MOV AX, [BX+SI+0x10] ; 基址寄存器BX + 變址寄存器SI + 位移量16
該機制有效支持了數據結構的靈活訪問和内存的動态管理,是理解指針操作、緩沖區溢出等計算機核心原理的基礎。不同體系結構的具體實現方式可能有所差異,但核心思想保持一緻。
安全載重保障權利的辦法比爾定律兵員殘餘焓潮解催濟明法規的意義方鉛鍍非違約棄權管理文檔胡伯雷希特氏原結間質性膀胱炎膠柱鼓瑟結關證書昆蟲學淚管鍊路控制魯菲尼氏小體美國聯邦調查局葡糖酸δ-内酯确定性情況弱棉三苯基銻山梨糖醇私用卷四元的太平盛世碳酸堿液貼标籤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