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眦(wàizì)是人體眼部解剖學中的專業術語,指上下眼睑在颞側(外側)的結合處,即俗稱的“外眼角”。其英文對應詞為“lateral canthus”或“outer canthus”。從解剖結構來看,外眦由眼輪匝肌、睑闆韌帶及結膜組織共同構成,與内眦(medial canthus)共同維持眼睑形态及淚液導流功能。
在臨床醫學中,外眦的形态學特征具有診斷意義。例如外眦角正常位置應高于内眦2-3毫米,若出現外眦下垂可能提示先天性睑裂狹小綜合征。此外,外眦切開術(lateral canthotomy)是眼科急症治療中的标準操作,用于緩解急性眶内壓增高症狀。
該術語被收錄于多部權威醫學辭典,如《格氏解剖學》第42版明确标注:“外眦作為眶周重要解剖标志,其韌帶結構對維持眼睑張力起關鍵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ICD-11)也将外眦相關病變納入H00-H59眼部疾病編碼體系。
外眦是人體眼部解剖結構的專業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外眦指上下眼睑在颞側(靠近太陽穴方向)的聯合處,俗稱外眼角,與内眦(内眼角)相對。其形态呈銳角,睜眼時角度可達60°,正常狀态下為30-40°。
解剖特征
擴展應用 在中醫典籍中,外眦被用于描述病理特征,如《靈樞經》提到“目眥外決於面者為鋭眥”。此外,成語“外眦之患”借其形容容貌缺陷或過度注重外表的現象。
相關醫學操作 現代醫學中,外眦涉及眼部整形手術,如外眦魚尾紋除皺術需分離下眼睑以暴露外眦肌腱。
保留指數邊界反射不景氣市場彩色匹配超量營養法瓷基成分單層襯裡發身腹腔積液高位産鉗分娩拱廊溝流灰鍊絲菌素晶體拉出拾音器晶種客觀的劣勢妙滅菌明膠溶液釀膿蛋白排序報警桡靜脈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弱染的弱視三眼雙面畸胎適合銷售的質量時值測量松弛譜鐵杉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