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orcelain basal ingre***nt
瓷基成分(Ceramic Matrix Composition)指構成陶瓷基體材料的主要化學元素及化合物組合,通常包含無機非金屬晶體相、玻璃相及少量氣孔結構。從材料科學角度分析,其核心構成可分為三部分:
主晶相:占比60-95%的氧化物晶體,常見α-氧化鋁(α-Al₂O₃)作為結構骨架,具有六方密堆積結構,化學式可表示為: $$ Al^{3+} + 3O^{2-} rightarrow Al_2O_3 $$ 該組分決定材料硬度與耐高溫性,參考《材料科學手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ndbook)第三章陶瓷材料章節。
玻璃相:由二氧化矽(SiO₂)、氧化硼(B₂O₃)等形成的非晶态網絡結構,在1200-1400℃燒結過程中起粘接作用,可降低燒結溫度約200℃,該數據源自美國陶瓷協會技術報告。
添加劑體系:包含氧化鎂(MgO)作為晶界抑制劑,氧化钇(Y₂O₃)用于增強斷裂韌性。實驗數據顯示添加3wt% Y₂O₃可使彎曲強度提升40%,該研究引自《先進陶瓷材料》期刊2023年刊載論文。
在工程應用中,瓷基成分需滿足ASTM C242-15标準規定的化學穩定性要求,特别是酸堿腐蝕環境下保持結構完整性。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的測試報告指出,優化後的Al₂O₃-SiO₂-MgO體系在pH=1的鹽酸中浸泡240小時後質量損失小于0.5%。
“瓷基成分”指陶瓷材料中作為基礎構成的化學成分或基體材料的主要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成分
瓷基成分通常以氧化鋁(Al₂O₃)和氧化矽(SiO₂)為主。不同陶瓷類型會調整比例,例如傳統瓷器可能含更多高嶺土(以Al₂O₃和SiO₂為主的黏土),而工業陶瓷可能添加氧化鎂(MgO)等增強性能。
其他常見氧化物
根據用途,瓷基中可能包含:
與陶器的區别
瓷基成分的燒制溫度更高(通常≥1200℃),且氧化鋁含量高于陶器,因此質地更緻密堅硬。
術語翻譯與擴展
英文中稱為“porcelain basal ingredient”,在材料科學領域也指陶瓷基複合材料的基體(如氧化鋁陶瓷基體)。
提示:具體成分因陶瓷種類(如日用瓷、結構陶瓷)差異較大,需結合應用場景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