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realized value
fact; fruit; seed; solid; true
gain; get; need; obtain; fit; ready for
price; value
【醫】 adicity; valence; valency; value
【經】 price
實得價(Shí dé jià)是一個商業與財務領域的術語,指交易中賣方最終實際獲得的金額。該價格通常指扣除所有相關費用(如傭金、稅費、手續費、折扣等)後的淨收款額,而非商品或服務的标價或合同名義價格。
強調交易完成後的“淨收益”,例如房産交易中,賣家需從中介費、稅費中扣除後剩餘的部分才是“實得價”。
若合同約定商品售價100萬元,但需支付5%傭金,則實得價為95萬元。
最貼切的翻譯是"Net Proceeds"(淨收益),或"Amount Actually Received"(實際到手金額)。部分場景也可用"Net Price"(淨價),但需注意該詞更常用于扣除成本前的定價。
國際貿易術語中,費用分攤規則直接影響實得價計算,可參考國際商會《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2020)對交易成本責任的界定(來源:國際商會官網)。
財務領域定義可佐證《企業會計準則——收入》對交易價格淨額确認的原則(來源: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
“實得價”是房地産銷售中常見的概念,主要用于開發商吸引購房者的一種定價策略。以下是詳細解釋:
實得價是指将房屋總價除以建築面積與贈送面積之和(即實得面積)得出的單價。例如,若一套房建築面積90㎡,贈送面積15㎡,總價40.5萬元,則實得價為: $$ text{實得價} = frac{40.5萬}{90+15} = 3857元/㎡ $$ 而按建築面積計算的單價為4500元/㎡。這種計算方式通過增加分母(面積)來降低單價,使價格顯得更優惠。
贈送面積通常包括陽台、飄窗、花園等開發商承諾但不計入産權證的部分。購房者實際使用的空間大于産權證上的建築面積,但需注意這些區域可能存在改造限制或法律風險。
實得價是開發商宣傳的“優惠單價”,而實際成交價是買賣雙方最終協議的總金額(如100萬或98萬)。兩者性質不同:前者是營銷概念,後者是真實交易價格。
總結來看,實得價是開發商為降低單價感知的營銷手段,需理性看待其與實際産權面積、總價的關系。
铵礬玻璃苣産品壽命粗鋼絲頂泌細胞楓香屬複數數據結構工廠管理海外分店環帶調整器婚姻的結合交混回響計機動彙率季節性失業晶狀體單盤吸蟲巨額成本差異卡洛氏溶液坑木孔蝕雜音曆曆脈沖空間配子核上半年上移單元舌會厭外側襞滲透作用莳蘿烯授課收益帳塗料遮蓋力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