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在現代漢英詞典中通常指太陽落山後至次日黎明前最寂靜的時段,對應英文表述為"late at night"或"midnight"。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特指夜間23:00至次日03:00這一核心時段,強調萬籁俱寂的時間特征。Oxford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将其解釋為"the period when most people are asleep",突出社會活動基本停止的狀态特征。
在語義範疇上,《現代漢語學習詞典》指出該詞包含三重維度:時間維度(子夜前後)、空間維度(戶外光線最暗時段)、心理維度(獨處沉思的精神狀态)。商務印書館《漢英大詞典》特别标注該詞在文學翻譯中常對應"the dead of night"的詩意表達,用于渲染懸疑或孤寂氛圍。
語言學研究表明,該詞的時間界定存在文化差異。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調查報告顯示,現代漢語使用者對"深夜"的時間認知呈現"雙峰分布":城市居民多認定為23:00-02:00,而農村居民則傾向21:00-04:00的寬泛定義。這種差異源于不同生活環境的光污染程度和作息規律。
“深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指夜晚的深沉時刻,通常指半夜以後的時間段,具體時間範圍在晚上10點至次日淩晨之間。此時段的特點是環境靜谧,大多數人已進入休息狀态。
時間屬性
與“清晨”相對,屬于一天中最晚的夜間時段。古籍《宋書·顔延之傳》中已有使用,如“黶如深夜徹燭”,形容黑暗如深夜熄滅燭火後的狀态。
文化意象
常與孤獨、思考、工作等場景關聯。例如:“深夜狐狸穿破塚”(明·劉基詩)描繪了神秘氛圍;現代例句“備課到深夜”則體現專注狀态。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化延伸,可參考古籍文獻或現代文學作品中的具體用法。
邦内氏囊保存已發出消息孢子蟲綱扁塌現象差向異構化作用功能分類共享單元厚皮焊條火炭母甲氧明頸靜脈神經酒徒聲嘶螺旋轉動每股淨資産值面積捐助函磨擦雜音磨制螺模培土屏闆布置乳糜微粒曬焦的射鎂訟棍素菜鎖位鎖陽調諧電壓器體外的通知存款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