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神聖同盟英文解釋翻譯、神聖同盟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holy alliance

分詞翻譯:

神聖的英語翻譯:

heavenliness; holiness; inviolability; sanctimony; sanctity

同盟的英語翻譯:

alliance; confederation; federate; league
【法】 alliance; bond; confederations; league

專業解析

神聖同盟(Holy Alliance)的漢英詞典釋義

定義:

神聖同盟是1815年9月26日由俄羅斯帝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共同籤署的政治同盟條約。其核心宗旨是以基督教教義(尤其是東正教、天主教、新教)為基礎,維護歐洲君主專制制度,鎮壓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革命運動。英文術語為"Holy Alliance",直譯為“神聖聯盟”。


核心内容與曆史背景

  1. 宗教與政治的結合

    條約宣稱三國君主将以“神聖宗教的誡命——正義、基督之愛與和平”作為内外政策準則,實質是通過宗教合法性強化君主權威,對抗法國大革命後興起的民主思潮。

    來源:大英百科全書(Holy Alliance | Origins, Principles, Legacy

  2. 鎮壓革命的目标

    同盟成為“梅特涅體系”的核心工具,主導了1815-1848年的歐洲秩序。例如1821年鎮壓那不勒斯革命、1823年幹預西班牙革命,并支持奧地利于1848年鎮壓匈牙利民族起義。

    來源:耶魯法學院《神聖同盟條約》原始文本分析(Avalon Project: Holy Alliance Treaty

  3. 與“四國同盟”的區别

    需區别于同期英國主導的四國同盟(Quadruple Alliance)。後者是軍事同盟(英、俄、奧、普),旨在遏制法國再起;而神聖同盟側重意識形态控制,無軍事條款,但被俄奧普用作幹涉他國内政的借口。

    來源:斯坦福大學《19世紀歐洲國際關系》(Metternich System)


曆史影響與評價

權威參考文獻:

  1. 大英百科全書 - Holy Alliance
  2. 耶魯法學院條約庫 - 1815 Holy Alliance Treaty
  3. 《劍橋近代史》第9卷 - "Reaction and Revolution: 1815–184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網絡擴展解釋

神聖同盟是19世紀初歐洲君主國家為維護專制統治、鎮壓革命運動而結成的政治同盟。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成立背景

神聖同盟由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主導,于1815年9月26日聯合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巴黎籤署《神聖同盟宣言》。其背景是拿破侖戰争後,歐洲君主為鞏固維也納會議确立的封建秩序,抵制法國大革命傳播的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

2.核心内容與運作

3.主要行動與瓦解

4.曆史評價

神聖同盟是維也納體系的維護工具,通過君主互助強化專制統治,延緩了歐洲民主化進程。其宗教化口號與實際政治目标脫節,暴露了封建勢力的保守性與脆弱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事件或宣言文本,可參考曆史檔案或權威史書(如、4、8、10)。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白英丹青多數元件法耳茲氏定律放棄公子關節囊外骨折核斥力紅頭齧毛虱互斥使用降托品酮加壓敷布頸管計算化學空對地火箭臘腸填料雷富斯氏試驗裂紋漆滿額面向算題的全輻射高溫計三角帶事務處理環境收的雙方訴訟跳躍任選微程式控制子例行程式未受雇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