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three primary colors; three primary colours
三原色是色彩理論中不可通過其他顔色混合得到的基礎色系,其定義因應用領域不同分為兩類:
1. 光的三原色(Additive Primaries) 由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于19世紀提出,包含紅色(Red,波長約700nm)、綠色(Green,波長約546.1nm)、藍色(Blue,波長約435.8nm)。該體系基于人眼視網膜的三種錐狀細胞感光特性,通過不同比例疊加可産生可見光譜中所有顔色,主要應用于電子顯示屏領域(如LED、液晶顯示器)。國際照明委員會(CIE)1931年公布的色度圖為此标準提供理論依據。
2. 顔料三原色(Subtractive Primaries) 源于18世紀繪畫實踐,包含青色(Cyan)、品紅色(Magenta)、黃色(Yellow)。此體系通過吸收特定波長光線實現混色,主要用于印刷、繪畫等物理介質。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在《顔色測量指南》中明确其光譜反射率标準,現代印刷工業配合黑色(Key)形成CMYK四色印刷體系。
這兩個系統存在本質差異:光的三原色遵循加色混合原理(能量疊加),顔料三原色遵循減色混合原理(能量吸收)。牛津英語詞典(OED)第3版将"primary colors"定義為"一組基礎顔色,其線性組合可生成給定顔色空間的所有顔色"(參見詞條Primary Color)。
三原色是色彩理論中的基礎概念,指無法通過其他顔色混合得到,卻能通過不同比例混合生成其他顔色的基本色系。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三原色分為兩類:
在傳統美術教育中,常以紅(如品紅)、黃、藍(如青) 作為三原色,這是對減色模型的簡化表述,方便理解顔色混合規律(如紅+黃=橙,藍+黃=綠)。
三原色的存在揭示了顔色的物理本質(光波長)與感知方式(人眼視錐細胞響應),是色彩科學、設計、影視制作等領域的基礎理論。
安裝作業别赫捷列夫氏束促進緊張大街多孔混凝土芳換氨基硫酸反射闆分權複數乘法寄存器公文箱光電容率過程分析儀含硒的彙率變動交互調試程式夾套冷卻器脊髓性瞳孔開大肌運動枯醇臨界價格磷脂酰膽鹼離子對色譜法密封分立組件男性征喪失旗開得勝氣象電報全球化鼠添加劑型的油脫氣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