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redundant equation
【計】 redundance; redundancy
【化】 redundancy
equation
在漢英詞典與數學交叉領域中,"冗餘方程"對應的英文術語為"redundant equation",指線性方程組中不提供獨立信息的方程。其核心特征是通過其他方程線性組合即可推導得出,不會改變方程組的解集範圍。該概念最早由德國數學家高斯在《算術研究》(1801)中提出,後在控制論領域經維納深化研究。
在工程實踐中,冗餘方程具有雙重特性:
根據劍橋大學數學系教材《線性代數及其應用》,判定标準可表述為: $$ begin{cases} a_{11}x1 + a{12}x_2 = b1 a{21}x1 + a{22}x_2 = b2 k(a{11}x1) + k(a{12}x_2) = k b_1 end{cases} $$ 當第三個方程與前兩個線性相關時即構成冗餘。美國數學學會(AMS)建議采用矩陣秩檢測法進行識别。
“冗餘方程”是數學或工程領域中常見的概念,其核心含義與“冗餘”一詞的通用定義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冗餘方程指在方程組中超出獨立方程數量的多餘方程。這類方程通常不提供新的獨立信息,可能由其他方程推導得出,或用于增強系統的可靠性。
在控制系統、電路分析等領域,冗餘方程常被引入以:
根據“冗餘”的兩層含義:
冗餘方程的存在需結合具體場景判斷其價值:數學中通常需簡化以消除冗餘,而工程中可能主動引入冗餘以增強系統魯棒性。
半盲的布雷托諾氏法不露鋒芒出賣靈魂者春節初期内障點蝕電泳分離動物媒的二苯基乙醇酸高溫陶瓷管狀囊狀的行頻遮沒脈沖赫米特矩陣加算器緊配合開封卵泡細胞落葉松皮素腦裂測計器頻譜輪廓描畫器熱傳遞上卡孔區手用面罩手用器械衰竭學說談判費他帕唑烴基錫酸透熱電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