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模鑄造法英文解釋翻譯、熔模鑄造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lost wax process
分詞翻譯:
熔的英語翻譯:
fuse; melt; smelt
模的英語翻譯:
model; module; mould; pattern
【計】 M; MOD; modulo
【化】 mould
【醫】 ***; mol; mole
鑄造法的英語翻譯:
【機】 casting process
專業解析
熔模鑄造法(Investment Casting),又稱失蠟鑄造法,是一種精密鑄造工藝。其核心原理是:先用易熔材料(如蠟)制成精确的蠟模,然後在蠟模表面反複塗挂耐火材料并硬化形成型殼,再将型殼内的蠟模熔失(脫蠟),形成中空型腔,最後澆注熔融金屬,冷卻後去除型殼獲得精密鑄件。
詳細工藝步驟與技術要點:
-
蠟模制作與組裝:
- 将熔化的蠟料(如石蠟、蜂蠟、合成蠟)注入精密的金屬模具中,冷卻後得到單個蠟模。
- 對蠟模進行修整,去除毛刺飛邊。
- 将多個蠟模(如鑄件的多個部分或相同件)焊接組裝到蠟質的澆注系統(澆口杯、直澆道、橫澆道、内澆口)上,形成蠟模組(蠟樹)。
-
型殼制造:
- 塗挂塗料: 将蠟模組浸入由細顆粒耐火材料(如矽溶膠、锆英粉、剛玉粉)和粘結劑(如水玻璃、矽酸乙酯)配制的漿料(面層塗料)中,使其表面均勻覆蓋一層漿料。
- 撒砂: 在濕态的塗料層上撒布一層較粗的耐火砂粒(如锆砂、莫來石砂),增加型殼強度并提供透氣性。
- 幹燥硬化: 讓塗挂好的型殼在特定溫濕度條件下幹燥硬化,使粘結劑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而固化。
- 重複塗挂: 重複“塗挂塗料-撒砂-幹燥硬化”的步驟多次(通常5-9層),直至形成足夠厚度和強度的多層耐火型殼。面層要求高精度和光潔度,後續加固層主要提供強度。
-
脫蠟:
- 将完成幹燥硬化的型殼組放入脫蠟設備(如蒸汽脫蠟釜、熱水槽或閃燒爐)。
- 利用蒸汽、熱水或高溫使型殼内部的蠟模組熔化并流出,形成與蠟模形狀完全一緻的中空型腔。這是“失蠟”或“熔模”名稱的由來。
-
型殼焙燒:
- 将脫蠟後的型殼放入高溫爐(如燃氣爐、電爐)中進行焙燒。
- 焙燒目的:去除型殼中殘留的蠟料、水分和揮發物;提高型殼的強度和高溫性能;預熱型殼,避免澆注時因溫差過大導緻開裂或影響金屬液充型。焙燒溫度通常在800°C至1100°C之間。
-
澆注:
- 将熔煉好的金屬液(如不鏽鋼、合金鋼、高溫合金、鋁合金、銅合金等)在合適的溫度下澆入經焙燒且仍處于高溫狀态的型殼中。
- 金屬液在重力或離心力作用下充滿型腔。
-
冷卻、脫殼與清理:
- 澆注後讓鑄件在型殼内充分冷卻凝固。
- 使用機械振動、高壓水射流(水力清砂)或化學方法(堿煮)去除包裹鑄件的耐火型殼。
- 切除澆注系統(冒口、澆道等)。
- 對鑄件進行噴砂、打磨、抛光等後處理,去除表面殘留物并獲得所需表面光潔度。
- 進行必要的熱處理和最終檢驗(尺寸、無損檢測等)。
技術優勢與特點:
- 高精度、高複雜度: 能生産形狀極其複雜、具有精細花紋、薄壁(可薄至0.5mm甚至更薄)的鑄件,尺寸精度高(可達CT4-CT7級),表面粗糙度低(Ra 1.6-12.5μm),減少甚至免除機械加工。
- 材料適應性強: 適用于難以切削加工或鍛造的高溫合金、不鏽鋼、钛合金等貴重或特殊合金。
- 優良的表面質量: 型殼内表面光潔度高,複制性好,鑄件表面質量好。
- 設計靈活: 可鑄造帶有複雜内腔、深孔、細孔的零件。
- 減少加工餘量: 近淨成形(Near Net Shape),材料利用率高,節省原材料和加工成本。
主要應用領域:
熔模鑄造廣泛應用于對精度、複雜度和材料性能要求高的領域,如:
- 航空航天: 渦輪發動機葉片、導向葉片、機匣、結構件等。
- 醫療器械: 外科手術器械、骨科植入物(關節、齒科修複體)等。
- 能源: 燃氣輪機部件、閥門、泵體等。
- 汽車: 渦輪增壓器葉輪、發動機部件、傳動系統零件等。
- 軍工: 槍械零件、導彈部件等。
- 藝術鑄造: 雕塑、珠寶首飾等。
漢英對應關鍵術語:
- 熔模鑄造法 / 失蠟鑄造法 - Investment Casting / Lost-wax Casting
- 蠟模 - Wax Pattern
- 蠟模組 - Wax Assembly / Wax Tree
- 型殼 - Mold Shell / Investment Shell
- 脫蠟 - Dewaxing
- 型殼焙燒 - Shell Firing / Shell Baking
- 澆注 - Pouring
- 耐火材料 - Refractory Material
- 粘結劑 - Binder
參考資料:
- 美國鑄造學會 (American Foundry Society - AFS) - Investment Casting Overview: https://www.afsinc.org/investment-casting (權威行業協會對工藝的概述)
- ASM International (原美國金屬學會) - 《ASM Handbook, Volume 15: Casting》: https://www.asminternational.org/web/htde (權威手冊對熔模鑄造工藝步驟的詳細描述)
- 《Foundry Trade Journal》 - Technical Articles on Shell Building and Dewaxing: https://www.foundrytradejournal.com/ (專業期刊常刊登工藝技術細節文章)
- 中國鑄造協會 (Foundry Institution of Chines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ociety - FICMES) - 精密鑄造分會技術資料: http://www.foundry.com.cn/ (國内權威行業協會,提供标準和技術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熔模鑄造法是一種精密鑄造工藝,又稱“失蠟鑄造”,其核心是通過可消耗的蠟模制作複雜鑄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特點
熔模鑄造法是以易熔材料(如蠟)制作模型,在蠟模表面塗覆多層耐火材料形成型殼,經脫蠟、焙燒後形成無分型面的空腔鑄型,最終澆注金屬液獲得高精度鑄件的工藝。其特點包括:
- 高精度:鑄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潔,適合複雜結構(如發動機缸體、變速箱殼體等)。
- 適用性廣:可用于碳素鋼、不鏽鋼、鋁合金、钛合金等各類合金。
- 工藝靈活:無需分型面,可生産傳統鑄造難以實現的異形件。
關鍵工藝步驟
- 蠟模制作:将液态蠟注入金屬模具制成蠟模,并組裝成澆注系統。
- 型殼成型:交替塗覆陶瓷漿料與耐火砂礫,形成多層型殼并幹燥硬化。
- 脫蠟與焙燒:加熱使蠟模熔化流出,型殼經高溫焙燒去除殘留物并增強強度。
- 澆注與後處理:向焙燒後的型殼中澆注金屬液,冷卻後去除型殼,完成鑄件清理。
曆史與應用
該方法起源于我國春秋時期的失蠟法(如銅禁鑄造),現代廣泛應用于航空、汽車、醫療器械等領域的高精密部件生産。
補充說明
- 工藝餘量:因蠟、型殼和金屬收縮差異,需在設計模具時預留餘量。
- 分型劑使用:壓制蠟模時需使用機油、矽油等分型劑,确保脫模順利和表面質量。
如需更完整的技術參數或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如、3、8、9)的詳細工藝流程圖和數值模拟分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苄硫脲沖壓出口控制磁控管低溫電動機多處理機存儲器管理耳神經學反助色團乏色曼氏試驗複合皂潤滑脂固定化細胞反應器過期帳款過熟内障假膽鹼酯酶靜态值計時差别跨導計魁克氏試驗兩年期磨光-抛光機泡沫的崩潰前極球溫度計山梨的設計參數空間使用于無線電報中的遇險訊號瑣聞特發性眼痨調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