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離子轉換器英文解釋翻譯、熱離子轉換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thermionic converter
分詞翻譯:
熱離子的英語翻譯:
thermion
【化】 thermion
【醫】 thermion
轉換器的英語翻譯:
【計】 changer; converter; swapper
【化】 transducer
【醫】 revolver
【經】 converter
專業解析
熱離子轉換器(Thermionic Converter)是一種将熱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其核心原理基于熱電子發射效應(Thermionic Emission)。當金屬或半導體材料(陰極)被加熱至高溫時,其表面的電子獲得足夠能量克服材料功函數(Work Function)的束縛,逸出表面形成電子流。這些電子在真空中遷移至溫度較低的陽極,從而産生直流電。
核心工作機理
- 熱電子發射:陰極(通常為鎢或铯塗層材料)被加熱至1200°C–2000°C,電子克服功函數(例如鎢的功函數約4.5 eV)逸出表面。
- 空間電荷效應:電子在陰極-陽極間隙形成負電荷雲,需通過減小間隙(微米級)或引入铯蒸氣離子中和電荷以提升效率。
- 能量轉換:電子在陽極被收集,動能轉化為電能,理論效率受卡諾循環限制,實際效率約10%–20%。
典型應用場景
- 航天器電源:如蘇聯的"Topaz"核反應堆衛星系統,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加熱陰極實現長期供電。
- 特種發電系統:高溫工業廢熱回收或與核反應堆耦合的靜态發電裝置。
技術優勢與局限
- 優勢:無運動部件、靜音運行、高功率密度(>5 W/cm²)、耐輻射環境。
- 局限:高溫材料成本高、熱應力易導緻結構失效、低工作溫度下效率驟降。
權威參考文獻
- 《熱離子能量轉換基礎》(Hatsopoulos & Kaye, 1973)詳述熱電子發射理論與器件設計 。
- NASA技術報告(1968)分析航天應用中的熱離子反應堆性能參數 。
- 《核工程手冊》(Todreas & Kazimi, 2021)對比熱離子與熱電偶發電技術差異 。
- 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IAEA-TECDOC-1911, 2019)評估空間核電源系統中熱離子轉換器的可行性 。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直接鍊接,參考文獻來源标注為經典著作及權威機構報告名稱,實際引用時需核實具體出版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熱離子轉換器(Thermionic Converter)是一種将熱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固态裝置,其核心原理基于高溫下的熱電子發射現象。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工作原理
熱離子轉換器利用金屬在高溫下發射電子的特性(即熱電子發射)。其結構類似于真空二極管,包含兩個電極:
- 發射極(陰極):加熱至1500°C以上,電子因熱能激發逸出表面;
- 接收極(陽極):溫度較低,接收電子形成電勢差,電子流經外部電路産生電流。
電極間通常填充铯蒸氣,用于降低電子逸出功并中和空間電荷效應,提高效率。
2.性能特點
- 高效率:靜态熱電轉換效率最高,無需機械中間環節;
- 適用場景:適合極端高溫環境(如核反應堆、航天器電源);
- 局限性:受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黑體輻射損失)和空間電荷效應限制,需進一步優化材料與結構。
3.應用領域
- 核能發電:作為核反應堆電源,将裂變熱能直接轉換為電能;
- 分布式能源:家用燃氣設備中集成,實現熱電聯産;
- 航天技術:為衛星等航天器提供輕量化、高可靠電源。
4.研究進展
近期研究聚焦于近場熱離子與熱光伏混合系統,通過調控電子和光子傳輸路徑,突破傳統效率瓶頸。例如,優化電極材料(如耐高溫陶瓷塗層)可提升工作溫度與壽命。
熱離子轉換器憑借直接能量轉換優勢,在高溫場景中潛力顯著,但需解決材料耐熱性、空間電荷效應等問題。當前研究正探索混合系統與納米技術應用以突破性能極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不穩固的恥骨結節穿貝海綿甾醇錘鑿電制成的反二十碳烯酸閥轉杆分級車費分子偶極敷貼感覺鑒别法官價股盆部分切斷術海運事務漿液性滲漏液教具加權路徑長度節點并行處理系統脊髓中樞局部自檢驗可發還的兩個劑量爐竈淨洗劑面心晶格清白的柔毛風車子紹興酒曲菌生菜輸尿管襞調速振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