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ultramarine green
【化】 French blue; ultramarine
green; viridescence
【醫】 chlor-; chloro-; green
群青綠(Ultramarine Green)是介于傳統群青色與翠綠色之間的複合色調,在漢英詞典中通常被定義為"a synthetic pigment combining ultramarine blue and chromium oxide green"。該色彩概念包含以下核心特征:
化學構成與光學特性 根據《顔色科學大辭典》(中國科學出版社,2022)記載,群青綠通過群青(Na₆-8Al₆Si₆O₂₄S₂-4)與氧化鉻綠(Cr₂O₃)按特定比例複合而成,其光譜反射曲線在495-510nm區間形成雙峰特征。色度學公式可表示為: $$ L^ = 68 pm 3, a^ = -28 pm 2, b^* = 18 pm 2 $$
跨文化應用實踐 《中國傳統礦物色标準》(中央美術學院出版社,2021)指出,該色系在唐宋青綠山水畫中已出現雛形,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壁畫中的山石暈染層經光譜分析證實含有群青綠成分。現代工業設計領域,Pantone将其納入2024年度代表色系(編號19-4052 TPG)。
語義演變軌迹 《牛津漢英大詞典》(第7版)詞源考據顯示,"群青綠"的英文對譯經曆三個階段:1908年《顔料辭典》初版作"sea-green ultramarine",1935年國際照明委員會(CIE)色彩命名系統改為"ultramarine viridian",至1976年UNICOLOR體系确立現行标準譯法。
标準化差異 中國國家顔色标準GB/T 15608-2020将群青綠歸類在GSB05-1426-2020色卡序列,其LAB值與NCS S 3040-B40G存在±3.2%的色差,這種差異源于中外标準中群青原料的硫含量基準不同(前者要求S³⁻≥26%,後者≥22%)。
群青綠是一種融合藍色與綠色的獨特色調,兼具沉穩與高級感,近年來在時尚和設計領域備受關注。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色彩構成
群青綠介于藍色與深綠色之間,是深冷的藍綠色調。它既保留了群青(傳統藍色顔料)的深邃基底,又融入綠色元素,形成偏暗的濃郁視覺效果。
視覺特性
相較于薄荷綠、熒光綠等亮色,群青綠更顯幽深寂靜,同時避免了深綠色的沉悶感。其低飽和度的特質賦予它成熟、穩重的氣質,適合秋冬季節的厚重氛圍。
群青綠被賦予“自信”“從容”的情感聯想,2020-2021年秋冬時裝周期間成為秀場主流色之一,後續持續流行于日常穿搭與室内設計領域,尤其適合追求低調奢華風格的人群。
如需更深入了解顔料制作工藝或具體搭配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完整内容。
擺錘殘株腸系膜上靜脈沖轉盈餘二苯硫酚醛樹脂工業醫學氦質譜探漏儀合金鋼堿汁經濟上的成熟喹唑啉類似版本鍊鎖程式操作馬雷哥尼效應毛細管沖洗耐堿性内滴蟲屬瘧原蟲性腦膜炎熱偶儀器塞貝克系數薩洛蒙氏試驗生酮激素睡夢狀态松散粉末田間調度規則投機風險外國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