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nodular cast iron; spheroidal graphite cast iron
球墨鑄鐵(Ductile Iron)是一種在鑄鐵基礎上通過球化處理獲得的高強度工程材料。其英文名稱源自材料内部石墨呈球狀分布的形态特征,與普通鑄鐵片狀石墨結構形成對比。根據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1083标準,球墨鑄鐵需滿足抗拉強度≥370 MPa、延伸率≥12%的機械性能要求。
該材料主要成分為鐵(94%-96%)、碳(3%-4%)及微量合金元素(矽、錳等)。其核心特性源于鎂或铈等球化劑處理工藝,該工藝可使材料内部形成直徑20-60μm的球狀石墨晶體,這種微觀結構能有效阻止裂紋擴展,使産品兼具鑄鐵的鑄造性能和鋼的力學性能。
球墨鑄鐵在工程領域應用廣泛,特别適用于制造汽車曲軸、齒輪箱殼體、輸水管道等承力部件。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 A536标準數據顯示,其疲勞強度比普通灰鑄鐵提高70%-100%,耐腐蝕性比碳鋼提升30%-50%[參考:美國鑄造協會技術公報]。中國GB/T 1348-2019标準将其分為QT400-18、QT500-7等八個等級,分别對應不同強度與韌性組合。
從漢英對照角度,"球墨"對應"spheroidal graphite","鑄鐵"譯為"cast iron"。完整的英文術語為"spheroidal graphite cast iron",在英美工程文獻中常簡寫為"SG iron"或沿用"ductile iron"表述。英國标準BS EN 1563:2012規定其金相組織應滿足球化率≥80%、球徑大小分級等微觀指标。
球墨鑄鐵是一種通過特殊工藝處理獲得球狀石墨的高強度鑄鐵材料,其綜合性能接近鋼材,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球墨鑄鐵是在鐵水澆鑄前加入球化劑(如稀土鎂合金)和少量孕育劑(如矽鐵),使凝固後的石墨呈球狀結構。這種球狀石墨減少了傳統灰鑄鐵中片狀石墨引起的應力集中,使金屬基體的強度利用率達70-90%,顯著提升機械性能(如抗拉強度、塑性和韌性)。
主要用于制造對強度、韌性要求高的部件,例如:
雖然現代球墨鑄鐵技術始于1943年(凱斯·米利肯發現),但中國漢代已有球墨鑄鐵文物出土,表明古代已掌握類似工藝。20世紀50年代後,該材料因性能優異逐步替代部分鋼材,成為“以鐵代鋼”的典型代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應用案例或工藝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搜狗百科、百度文庫等)。
背對背信用狀吡啶姆博恩霍弗爾氏狀波折不諱不可否認的不妥當的存儲電容典型的腭指數發酵學高熱值燃料共沸幹燥慣例繼承觀音蓮滑線式可變電感線圈互記錄空隙徑向流入冷溶栲膠腦蛋白鹼青年弓輕氫色素不均的賒欠憑證柿子手背支雙線電阻器雙重公民的資格探試程式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