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factor rating
quality; stuff
【醫】 diathesis; predisposition; procatarxis
assess; evaluate; pass judgement on
【經】 assessment
漢語“素質評定”
指對個體在道德品質、知識能力、心理素質、行為表現等方面的綜合性評價。其中“素質”涵蓋先天禀賦與後天修養的結合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而“評定”強調通過系統方法進行價值判斷(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20)。
英語對應術語
譯為Competency Assessment 或Quality Evaluation:
教育學領域
中國教育部推行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涵蓋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等維度,對應國際教育中的Holistic Competency Assessment(教育部,2014)。
來源: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
人力資源管理
企業通過Competency Model(素質模型)評估員工潛能,如McClelland的冰山模型區分表層技能與深層動機(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73)。
心理學關聯概念
與“素質”密切相關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由Goleman定義為“識别自我與他人情緒并指導行為的能力”(Goleman, 1995),屬評定核心指标之一。
學術定義
“素質評定需整合認知與非認知因素,其信效度依賴标準化工具與行為觀察”
——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教育測評标準》
政策依據
中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确“建立科學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國務院,2020)。
國際框架
經合組織(OECD)的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Assessment 項目提供跨國測評範式(OECD, 2021)。
中文概念 | 英文對應 | 内涵差異 |
---|---|---|
素質 | Competency/Trait | 強調動态能力與靜态特質結合 |
品德評定 | Moral Character Assessment | 聚焦倫理行為與社會規範遵從性 |
綜合素質 | Holistic Competence | 涵蓋認知、情感、實踐多維整合 |
注:術語譯法參考《漢英綜合大詞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結論:素質評定作為跨文化概念,需在漢語語境中理解其“德才兼備”的傳統内涵,同時結合國際通行的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評估框架,方能在學術與實踐場景中精準應用。
素質評定(即綜合素質評價)是教育體系中針對學生多維度能力與素養的全面評估制度,旨在打破“唯分數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素質評定指通過系統化的指标,對學生在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的表現進行記錄和評價。它不僅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參考依據,也是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
根據教育部和各地實踐,主要涵蓋以下維度:
評價結果通常分為A(優秀)、B(良好)、C(一般)、D(較差) 四個等級,部分區域可能采用評分制。等級劃分依據學生在各維度的具體表現,如是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是否有突出特長等。
如需更詳細标準或填報指導,可參考教育部門發布的官方文件或學校具體說明。
襯底栅蟲卵栓塞出示證件彈簧開關兌腹膜痛杠杆鍵骨化内障估計真實鐳含量航空固定電台和顔悅色茴香氨健康不佳剪切模數交貨承運人基電極可引用項兩斷兩眼異色立式球磨碼去輔基蛋白質商事的雙足飛龍脫溴钍試劑網狀帶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