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factor rating
quality; stuff
【医】 diathesis; predisposition; procatarxis
assess; evaluate; pass judgement on
【经】 assessment
汉语“素质评定”
指对个体在道德品质、知识能力、心理素质、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其中“素质”涵盖先天禀赋与后天修养的结合体(《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而“评定”强调通过系统方法进行价值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20)。
英语对应术语
译为Competency Assessment 或Quality Evaluation:
教育学领域
中国教育部推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涵盖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维度,对应国际教育中的Holistic Competency Assessment(教育部,2014)。
来源: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通过Competency Model(素质模型)评估员工潜能,如McClelland的冰山模型区分表层技能与深层动机(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73)。
心理学关联概念
与“素质”密切相关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由Goleman定义为“识别自我与他人情绪并指导行为的能力”(Goleman, 1995),属评定核心指标之一。
学术定义
“素质评定需整合认知与非认知因素,其信效度依赖标准化工具与行为观察”
——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教育测评标准》
政策依据
中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国务院,2020)。
国际框架
经合组织(OECD)的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Assessment 项目提供跨国测评范式(OECD, 2021)。
中文概念 | 英文对应 | 内涵差异 |
---|---|---|
素质 | Competency/Trait | 强调动态能力与静态特质结合 |
品德评定 | Moral Character Assessment | 聚焦伦理行为与社会规范遵从性 |
综合素质 | Holistic Competence | 涵盖认知、情感、实践多维整合 |
注:术语译法参考《汉英综合大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结论:素质评定作为跨文化概念,需在汉语语境中理解其“德才兼备”的传统内涵,同时结合国际通行的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评估框架,方能在学术与实践场景中精准应用。
素质评定(即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体系中针对学生多维度能力与素养的全面评估制度,旨在打破“唯分数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素质评定指通过系统化的指标,对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它不仅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参考依据,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根据教育部和各地实践,主要涵盖以下维度:
评价结果通常分为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 四个等级,部分区域可能采用评分制。等级划分依据学生在各维度的具体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否有突出特长等。
如需更详细标准或填报指导,可参考教育部门发布的官方文件或学校具体说明。
边吊机代订人多重国籍非均态有规立构聚合物符号等于负荷自动调节装置盖帽工作报酬均等光以太横电波虹膜刀结构附件警报温度计净利痉挛性便秘紧固扳手柯杷魏碱控制常式中断联合磨毛地黄皂苷煤层么有限树脑桥核潜逃权且三叶的剩余购买力刷涂猥亵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