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術編碼英文解釋翻譯、算術編碼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arithmetic coding
分詞翻譯:
算術的英語翻譯:
arithmetic
【計】 arithmetic expression
編碼的英語翻譯:
coding
【計】 coding; encipher; encode; encoding
【化】 code; encode
【經】 encode
專業解析
算術編碼(Arithmetic Coding)是一種高效的無損數據壓縮技術,屬于熵編碼的一種。它并非将輸入符號直接替換為固定長度的碼字(如霍夫曼編碼),而是将整個輸入消息表示為一個單一的、長度與消息信息量相匹配的分數(通常介于0和1之間的小數)。這個分數最終以二進制形式輸出。
核心原理與過程
- 概率模型建立: 首先需要為待編碼符號(如字母、像素值等)建立概率模型。每個符號在消息中出現的概率是已知或估計出來的。這些概率定義了符號在[0,1)區間内所占的子區間長度。例如,符號A概率0.5,符號B概率0.3,符號C概率0.2,則A對應[0,0.5),B對應[0.5,0.8),C對應[0.8,1.0)。
- 區間疊代劃分: 編碼過程開始時,當前區間為整個[0,1)。對于消息中的每一個輸入符號:
- 根據當前符號的概率模型,将當前區間劃分為若幹子區間,每個子區間對應一個可能的符號,其長度與該符號的概率成正比。
- 選擇與當前輸入符號對應的子區間,将其作為新的當前區間。
- 區間收縮與輸出: 隨着每個符號的編碼,當前區間不斷縮小。區間縮小的速度與符號序列的概率成反比(概率越小,區間收縮越快)。當所有符號處理完畢後,最終得到一個非常小的區間(如[low, high))。
- 分數選擇與編碼: 從這個最終區間中選擇一個易于表示的分數(通常選擇區間内二進制表示最短的數)。這個分數的二進制表示(去掉前導0和小數點)就是整個消息的算術編碼結果。
關鍵特點
- 接近熵限: 理論上,算術編碼可以非常接近信源的信息熵(理論最小平均碼長),壓縮效率通常優于霍夫曼編碼,尤其在符號概率分布不均勻時優勢更明顯。
- 自適應能力: 概率模型可以是靜态的(預先固定)或自適應的(在編碼過程中根據已出現的符號動态更新概率估計),後者能更好地適應信源統計特性的變化。
- 處理小數概率: 能夠高效處理概率非常小(接近0)的符號,而霍夫曼編碼可能因需要分配整數位碼字而造成浪費。
- 無限精度問題: 實際實現中,區間劃分需要有限的精度(位數)。當區間變得非常小時,需要通過重歸一化(Renormalization)技術将區間放大(左移),并輸出部分已确定的比特,以避免精度不足導緻的信息丢失。
漢英術語對照與解釋
- 算術編碼 (Arithmetic Coding): 核心術語。強調其基于算術運算(區間劃分)的本質。
- 概率模型 (Probability Model): 定義符號出現概率的模型,是編碼的基礎。
- 區間劃分 (Interval Subdivision / Partitioning): 編碼過程的核心操作。
- 當前區間 (Current Interval): 在編碼過程中不斷縮小的區間。
- 下界/上界 (Low / High): 表示當前區間的兩個端點值。
- 重歸一化 (Renormalization): 解決有限精度問題的關鍵技術。
- 信息熵 (Information Entropy): 理論最小平均碼長,衡量壓縮效率的基準。
- 無損壓縮 (Lossless Compression): 壓縮後能完全恢複原始數據的特性。
應用領域
算術編碼廣泛應用于需要高壓縮率的場景,如:
- 圖像壓縮:JPEG 2000(替代JPEG中的霍夫曼編碼)、JBIG2。
- 視頻壓縮:H.264/AVC, H.265/HEVC, H.266/VVC(通常作為CABAC熵編碼的核心)。
- 文本壓縮:文件壓縮工具(常與其他技術結合)。
- 數據通信:高效傳輸。
權威參考來源
-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作為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的文獻庫,包含大量關于算術編碼理論、改進算法及其在圖像視頻壓縮中應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搜索關鍵詞如 "Arithmetic Coding", "Entropy Coding", "Image Compression", "Video Compression"。 (https://ieeexplore.ieee.org/)
- SpringerLink: 提供衆多計算機科學和信息論領域的權威書籍與期刊。經典教材如 Khalid Sayood 的 Introduction to Data Compression 或 David Salomon 的 Data Compression: The Complete Reference 都對算術編碼有深入講解。 (https://link.springer.com/)
- 《信息論基礎》(Elements of Information Theory) by Thomas M. Cover & Joy A. Thomas: 信息論領域的奠基性教材之一,對熵、信源編碼定理以及算術編碼的原理有嚴謹的數學闡述。 (ISBN-13: 978-0471241959)
- ITU-T & ISO/IEC Standards Documents: 對于應用,可參考具體的國際标準文檔。例如:
- H.264/AVC (ISO/IEC 14496-10): 定義了基于上下文的自適應二進制算術編碼(CABAC)。
- JPEG 2000 (ISO/IEC 15444-1): 使用基于上下文的算術編碼器。
- JBIG2 (ISO/IEC 14492): 用于二值圖像壓縮,也采用算術編碼。 (标準文檔通常可在 ITU-T 和 ISO 官網購買或查閱摘要)
- Encyclopedia of Algorithms (Springer): 提供算法(包括算術編碼)的标準化、權威性概述。 (https://link.springer.com/referencework/10.1007/978-3-642-27848-8)
網絡擴展解釋
算術編碼是一種高效的無損數據壓縮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整個輸入數據流映射到[0,1)區間内的一個實數,通過動态調整區間範圍實現壓縮。以下是關鍵點解析:
一、基本原理
-
概率分配
每個符號(如字符、像素)根據出現概率分配區間。例如,符號A概率0.5,B概率0.3,C概率0.2,則初始區間劃分為A[0,0.5)、B[0.5,0.8)、C[0.8,1)。
-
區間疊代縮小
每輸入一個符號,算法根據其概率将當前區間按比例縮小。例如,若當前區間為[0.2,0.4),輸入符號B(對應原劃分中的0.5~0.8),則新區間計算為:
$$
begin{aligned}
text{新區間長度} &= 0.4 - 0.2 = 0.2
text{新區間起點} &= 0.2 + 0.5 times 0.2 = 0.3
text{新區間終點} &= 0.2 + 0.8 times 0.2 = 0.36
end{aligned}
$$
此時區間更新為[0.3,0.36)。
二、編碼與解碼流程
-
編碼過程
逐符號縮小區間,最終輸出一個最短二進制數(如區間中點)表示整個數據流。例如,數據流"BAC"可能最終映射到0.325。
-
解碼過程
根據相同概率表,從編碼值反推符號序列。例如,解碼0.325時,判斷其落在A/B/C哪個子區間,逐步還原出原始數據。
三、技術特點
- 高壓縮率:接近香農熵極限,尤其適合非均勻概率分布的數據。
- 自適應模型:支持動态調整符號概率(如根據已編碼數據實時更新統計)。
- 複雜度挑戰:需處理無限精度計算,實際通過整數運算和位擴展優化實現。
四、與霍夫曼編碼對比
特性 |
算術編碼 |
霍夫曼編碼 |
壓縮效率 |
更高(無整數比特約束) |
較低(符號≥1比特) |
實現複雜度 |
高(需浮點運算) |
低(基于前綴碼表) |
實時性 |
較慢 |
快 |
五、應用場景
常用于需要高壓縮比的領域,如:
- 圖像壓縮:JPEG2000标準中的熵編碼。
- 視頻編碼:H.265/HEVC中替代霍夫曼編碼。
- 文本壓縮:與概率模型結合優化存儲。
(注:由于未搜索到具體參考資料,以上内容基于通用信息整理。)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柏林市民搬運吊車表達式優化常限單件結構電刀膽囊切除術地區工廠第三代電腦動力定型放映技師官邸股骨外側髁過客橫髁道淨值現價值可置疑的控制賴耳氏溝漂白桶丘腦下切開術熱脆性的人工幹燥入口常數商業報單視覺像水漿塗料死不吭聲塔龍酸塗黑刷托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