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油脂(sōng yóu zhī)在漢英詞典中通常指從松樹等針葉樹木中提取的天然樹脂,其标準英文對應詞為rosin(松香),有時也譯作colophony 或pine resin。以下是基于權威詞典與行業标準的詳細解釋:
松油脂是松屬樹木(如馬尾松、油松)分泌的黏稠液體經蒸餾或加工後形成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質。其主要成分為樹脂酸(resin acids),包括枞酸(abietic acid)、新枞酸(neoabietic acid)等,并含有少量萜烯類化合物和脂肪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松脂蒸餾後剩下的物質”,而《漢英大辭典》(第三版)明确标注其英文為"rosin",強調其源于松脂的工業用途特性。
松脂(pine resin)指樹木直接分泌的原始黏液,而松油脂(rosin)是其經加工脫除揮發性萜烯(如松節油)後的固态殘留物。
英文中 "resin" 泛指所有天然/合成樹脂,而 "rosin" 特指從松樹樹脂提煉的特定産品(《牛津英語詞典》)。
松油脂主要成分枞酸(abietic acid)的分子式為 $mathrm{C{20}H{30}O_2}$,結構式為:
$$ ce{ chemfig{6((-HOOC)=(-CH3)-(5(-=-(-CH3)-))-(=O)-(-H)-)} } $$
(來源:PubChem CID: 10569,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松油脂(即松脂)是松樹分泌的天然樹脂,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如下:
松油脂是松樹通過樹皮傷口或人工割口滲出的黏稠液體,主要成分為樹脂酸和萜烴類物質,含松香(約70-80%)與松節油(約15-25%)。古代文獻中又稱松膏、松膠、松肪,常溫下呈半流體狀,接觸空氣後逐漸固化。
主要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福建等亞熱帶地區,采脂樹種以馬尾松、雲南松為主。采集需在氣溫12-15℃以上進行,采用蒸氣法或直接火法加工。
如需更詳細的生産工藝或化學成分分析,可參考新華網及藝考資料等來源。
白陶土泥敷劑保護文件編輯宏功能鳔稱號從屬過程地方改進放射發光材料鼓動寒酸的合同更改建議活動床式曲柄壓機浸沒表面計算機共享拒捕卡片通路免除條款膜形态學木版畫尿道切除術牛型樣的濃性肉芽腫葡萄糖沒食子鞣苷氫交換熱管人乳哺育三氟甲硝酚閃爍探測器栅線圈鎖骨下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