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ostmortem lesion
【醫】 post mortem
damage; harm; injure; hurt; blemish; impair; scathe; tamper; wound
【醫】 lesion; nuisance
【經】 damage
死後損害(Postmortem Injury) 指自然人死亡後,其遺體、遺骨、骨灰、姓名、肖像、名譽、隱私等人格利益遭受不法侵害的行為。該概念在漢英法律語境中強調對死者人格延伸利益的保護,核心要點如下:
侵害對象特殊性
損害行為直接作用于死者遺體、遺骨或人格符號(如姓名、肖像),但法律保護的本質是死者近親屬的精神利益與社會倫理秩序。例如,擅自解剖遺體或盜用死者肖像牟利均構成侵權 。
請求權主體限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994條,僅死者配偶、子女、父母等近親屬有權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其他親屬僅在無上述近親屬時可行使權利 。
行為違法性
需存在非法利用、污損遺體,或诋毀死者名譽等行為(如網絡造謠貶低已故名人)。正當學術研究、新聞報道一般不構成侵權 。
因果關系與損害結果
近親屬需證明侵權行為導緻其精神痛苦(如焦慮、社會評價降低)。2019年“烈士名譽侵權案”中,法院認定诋毀英雄構成死後損害,判決公開道歉及賠償 。
學者指出,死後損害本質是“人格利益物化”的延伸保護。英美法系中類似概念為“tort concerning the dead”,但賠償範圍限于近親屬情感利益(如美國《侵權法重述》§868)。
參考文獻
“死後損害”(或稱“死後傷”)是指個體死亡後因外力作用形成的損傷,與生前傷存在本質區别。其核心鑒别依據是有無生活反應(即機體存活時對損傷的生理反應)。以下是詳細解釋:
包括毀屍滅迹(如肢解)、屍體搬運造成的二次損傷、僞裝死亡方式(如死後懸挂僞裝自缢)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法醫學鑒定技術或案例分析,可參考權威司法鑒定機構資料(如、5)。
按字節運算拆屋拆卸器翠鉻綠倒卷豆食的分級分路避電器肱動脈畫家的棘睑的間接費用減速磁鐵攪動器靜脈韌帶離心式潤滑器鹵代醇路徑螺紋麥克斯韋氏定律納迪克酸酐女性同系親屬排隊網絡模型缺省初值人民殺淋劑水質穩定劑HAS四羰基二氫鐵酸液過多症隨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