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米茨氏痢疾杆菌英文解釋翻譯、施米茨氏痢疾杆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Bacillus ambiguus; Bacterium ambiguum; Schmitz bacillus
Schmitz's bacillus
分詞翻譯:
施的英語翻譯:
apply; bestow; carry out; execute; grant; use
【醫】 apply
米的英語翻譯:
metre; rice
【醫】 meter; metre; rice
【經】 meter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痢疾杆菌的英語翻譯:
【醫】 Bacillus dysenteriae; Bacterium dyseioteriae
專業解析
施米茨氏痢疾杆菌(Shigella schmitzii)是志賀氏菌屬(Shigella)中的一種細菌,屬于革蘭氏陰性杆菌,是細菌性痢疾的重要病原體之一。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病原特征與分類
- 學名:Shigella schmitzii(施米茨氏志賀菌),舊稱施米茨痢疾杆菌(Schmitz bacillus)。
- 分類:屬于志賀氏菌屬D群(亞群),與福氏志賀菌(S. flexneri)和宋内氏志賀菌(S. sonnei)并列,但抗原結構不同。
- 形态特性:革蘭氏陰性短杆菌,無鞭毛、無芽孢,需氧或兼性厭氧生長。
2. 臨床意義與緻病性
- 疾病關聯:主要引起細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症狀包括腹痛、發熱、膿血便等,嚴重者可導緻中毒性休克。
- 毒力機制:通過侵襲結腸上皮細胞,産生志賀毒素(Shiga toxin),引發腸道炎症和黏膜潰瘍。
- 流行病學:多見于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爆發常與食物或水源污染相關。
3. 命名溯源與曆史
- 命名由來:以德國細菌學家卡爾·施米茨(Karl Schmitz)命名,他在1917年首次分離并描述了該菌株。
- 分類演變:早期被歸為痢疾杆菌獨立種,後根據基因組研究納入志賀氏菌屬,現為D群代表菌株。
術語對照(漢英詞典釋義)
- 中文:施米茨氏痢疾杆菌
- 英文:Shigella schmitzii (Schmitz bacillus)
- 定義:一種革蘭氏陰性杆菌,屬志賀氏菌D群,緻細菌性痢疾,以發現者施米茨命名。
參考資料
- 經典醫學文獻中關于志賀氏菌分類的描述(如《伯傑氏細菌鑒定手冊》)。
- 臨床微生物學教材(如《Medical Microbiology》by Murray et al.)。
- 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痢疾的病原體報告(可訪問 WHO Shigellosis Fact Sheet)。
注:因該術語屬專業醫學詞彙,建議通過權威數據庫(如PubMed)檢索最新研究文獻以獲取詳細病原學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施米茨氏痢疾杆菌(Schmitz's bacillus)是痢疾杆菌的一種曆史命名,現多歸類于志賀菌屬(Shigella)。以下是綜合解釋:
-
基本定義
該菌的英文名稱為"Schmitz bacillus"或"Schmitz's bacillus",早期學名曾用Bacillus ambiguus或Bacterium ambiguum。現代分類中,它屬于革蘭氏陰性杆菌,無芽孢、無鞭毛,主要通過菌毛黏附宿主腸道黏膜。
-
緻病性與症狀
感染後會引起細菌性痢疾,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及裡急後重感,嚴重時伴隨發熱、全身酸痛。其緻病機制與内毒素相關,可導緻腸黏膜炎症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
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糞-口傳播,如攝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或接觸感染者。
-
現代分類關聯
目前該菌更常被稱為志賀菌(Shigella),根據抗原差異分為4個群。施米茨氏痢疾杆菌可能對應志賀菌中的特定亞型(如A群痢疾志賀菌的某些菌株),但具體分類需結合最新微生物學标準。
注:該名稱在現代醫學文獻中使用較少,建議以"志賀菌"或"Shigella"為關鍵詞獲取最新研究數據。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朗希烏斯氏體安德魯斯氏手術編譯程式實現系統婵娟傳播系數觸目驚心存取模闆電冶金端回進位非法入侵分别審判的動議瘋封建論者腐蝕切割海水漬核電荷屏蔽赫赫救濟金空氣遮斷氣臨時裁定氯饑餓描述性模型暮年脲測定器漆漿捏合機曲砂模鑄造商和數據處理聲壓強酮雌甾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