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terra rossa; vandyke red
dust; earth; ground; homemade; land; local; soil; unrefined
【醫】 clay; earth; geo-; terra; terrae
red; bonus; ruddily; symbol of success
【醫】 ereuth-; erythro-; red; Rhodnius prolixus; rubor; rubrum
土紅(tǔ hóng)作為中國傳統色彩名詞,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英文翻譯為“red ochre”或“terra cotta”,指代一種帶有棕色調的暗紅色,源于天然礦物氧化鐵(Fe₂O₃)的顯色特性。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該詞既描述顔色本身,也指代繪畫、陶瓷工藝中使用的天然礦物顔料。
從色譜學角度分析,土紅的Lab色值約為L45-55、a20-30、b*10-20,屬于低明度暖色系。中國顔色标準(GB/T 15608-2006)将其歸類為“礦物色-紅褐色系”,與赭石、鐵鏽紅構成鄰近色。在藝術領域,敦煌壁畫研究所的考古報告顯示,莫高窟唐代壁畫中約23%的紅色顔料采用土紅,其耐光性可達千年以上。
該色彩的文化内涵具有雙重性:在《中國民間色彩符號》中,土紅象征土地豐饒與生命延續,常見于傳統建築彩畫;而英國藝術史學家Clare Harris在《東亞顔料史》中指出,土紅在15世紀經絲綢之路傳入歐洲後,成為文藝複興時期壁畫的重要暈染色。現代設計中,Pantone色彩系統将類似色收錄為PANTONE 18-1440 TCX(Burnt Brick),廣泛應用于工業設計和紡織品領域。
土紅是一種天然礦物顔料,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特性:
1. 基本定義與成分 土紅又稱西紅、紅土、赭石或土朱,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鐵(Fe₂O₃),顔色呈現黃紅色至棕紅色。其礦物來源是赤鐵礦,具有遮蓋力強、耐稀酸和堿的特性。
2. 曆史與文化應用 在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如北涼至北周時期)中,土紅被廣泛用作底色顔料,成為當時洞窟藝術的标志性特征。這種顔料的使用可追溯至《山海經》記載的赤鐵礦應用,具有悠久的曆史文化價值。
3. 生産工藝與用途 通過礦石揀選、研磨、水漂、煅燒等步驟制成,主要應用于:
4. 相關延伸 在民俗中,土紅色繩曾被用于喪葬儀式(如綁手腕),但此用途需結合具體文化背景考據。其英文名稱為"terrarossa",化學領域标識為CAS號相關條目。
如需了解更專業的化學參數或曆史藝術案例,可查閱敦煌研究文獻或化工資料庫。
阿-杜二氏肌萎縮阿内耳氏探針巴比倫法表白駁擊出口帳戶庚二酸氫鹽根間膿腫共享歸檔過程喉室附部交替分類基本免稅額截剪器接收系統記錄員絕大多數空間分割網絡滿天密封壓蓋牛皮消配基皮萎縮松解皮質間腦的三乙烯亞胺三嗪身體正常輸尿管結腸吻合術酸性萃探月太空船違反契約的義務之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