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lar
槽牙(cáo yá)是中文對口腔後部磨牙的統稱,英文對應為"molar",特指位于牙列後方、用于咀嚼研磨食物的多尖牙。其核心特征與專業解釋如下:
槽牙位于口腔後部(前磨牙後方),牙冠表面有凹凸的溝槽(即“槽”),通過研磨運動将食物碾碎。人類成年後通常有12顆恒磨牙(含智齒),分屬上、下颌左右兩側各3顆。功能上承擔約60%的咀嚼力,是消化系統的第一道機械加工環節。
英文"molar" 源自拉丁語 mola(磨盤),強調其研磨功能。需注意:
例:"The molars, with their broad surfaces, are essential for grinding plant fibers in herbivores."
(槽牙的寬闊牙面對草食動物研磨植物纖維至關重要。)
根據解剖位置與萌出時間,槽牙分為: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槽牙為“口腔後方兩側的牙齒,用于磨碎食物”,屬規範漢語釋義。
ISBN: 978-7-100-12450-8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
明确 "molar" 釋義:"a tooth with a broad surface for grinding food,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mouth"。
ISBN: 978-7-5213-2819-0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解剖生理學》
将磨牙歸類為“咀嚼功能主體”,描述其牙冠形态與咬合關系。
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年版
中文 | 英文 | 位置 | 功能 |
---|---|---|---|
槽牙(磨牙) | Molar | 牙列最末端 | 研磨食物 |
前磨牙 | Premolar | 尖牙與磨牙之間 | 輔助切割研磨 |
智齒 | Wisdom tooth | 第三磨牙 | 常退化 |
槽牙即磨牙(molars),是承擔主要咀嚼功能的後牙,其命名源于牙冠的溝槽形态,中英文定義均聚焦于研磨機制與解剖位置。
槽牙的詳細解釋如下:
槽牙是臼齒的俗稱,又稱“磨牙”,位于口腔後部,上下颌骨邊緣位置,主要功能是研磨食物。根據位置不同,包括上颌第一、二磨牙和下颌第一、二、三磨牙。
在漢語中,“槽牙”偶爾用于成語,比喻牙齒堅硬或意志堅定(如“咬緊槽牙”),但此用法較少見。
如需更專業的醫學定義,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口腔醫學資料。
白榴石玻璃射線不定型蔡氏鹽操縱索引償債基金銀行存款程式卡電子八位字節第二部頂蓋的冬綠酶感情性精神錯亂函數子程式名河流黴素恒沸蒸餾骺軟骨結合化名堅決反對解釋法律淚腺炎漏鬥隱窩顱咽的盲腸升結腸折定術普拉維林輕裝上陣麝香草酚混濁度試驗收币器損傷推銷員韋彭氏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