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聽到”一詞的核心含義是通過聽覺感知聲音信息,其詳細釋義及語言學特征如下:
聽到(tīng dào)
指聲波傳入耳道,經聽覺神經傳遞至大腦後形成感知的過程。其核心是聲音信息的被動接收,區别于主動的“傾聽(listen)”。
例:我聽到窗外有鳥叫聲。(I heard birds singing outside the window.)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99年。
中文詞 | 英文直譯 | 語義側重 | 使用場景 |
---|---|---|---|
聽到 | hear | 聲音的被動接收 | 自然感知(e.g. I heard thunder.) |
聽見 | catch/hear | 強調聲音清晰度 | 需辨識内容(e.g. 我聽不清你說什麼) |
來源:《牛津英漢漢英詞典》第3版,牛津大學出版社,2020年。
“忽然聽到門鈴響,他快步走去開門。” —— 老舍《四世同堂》
“居民聽到爆炸聲後立即報警。” —— 新華社報道(2023年)
來源: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CCL)。
“聽到”涉及聽覺感知的神經編碼過程:耳蝸将聲波轉化為電信號→大腦颞葉聽覺皮層解析語義→形成意識(Goldstein,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2019)。其被動性體現漢語“感官動詞+結果補語”的共性結構特征(e.g. 看到/聞到/摸到)。
來源:Goldstein E.B., Cognitive Psychology, Cengage Learning, 2018.
來源: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聽到”是一個漢語動詞短語,由“聽”(聽覺動作)和“到”(結果補語)組成,表示聲音通過聽覺被接收并感知到結果。其含義可細分為:
近義詞辨析
該短語在不同語境中可表達客觀聲學現象(物理層面)或主觀認知過程(心理層面),是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排名前500的高頻短語(據《現代漢語頻率詞典》)。
備份控制數據集比例模型研究播散性肺結核地址轉換器動脈硬化法警的職業夫妻共有的財産高矮慣性定律恢複方式交叉網格矩陣校勘介穩相急速眨眼靠模銑苛化泥懶散的廬舍内铵鹽耦合濾波器屏幕窗口強詞奪理醛亞氨神經移植術市場商人實體刑使下獄四碘乙烯同種抗體外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