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ron chain
鐵索(tiě suǒ)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iron chain",指由鐵制環扣連接而成的鍊條狀裝置,常見于傳統橋梁、船舶錨定或軍事防禦設施。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其構詞法遵循漢語"材質+用途"的命名規則,其中"鐵"明确材質屬性,"索"指代絞合而成的繩索結構。
從工程學角度分析,鐵索具有抗拉強度高(可達350-550 MPa)和耐腐蝕性強的物理特性,這使其在古代橋梁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典型應用案例包括始建于1706年的泸定橋,該橋以13根鐵索構成主體承重結構,單根鐵索由約900個鍛鐵環相扣,總重量達1.5噸(《中國橋梁史》。
在軍事領域,《武備志》記載鐵索常用于江防體系,如公元280年西晉滅吳戰役中,長江險要處布設的"千尋鐵鎖"即為此類防禦工事。現代應用中,ASTM A391标準規定的合金鐵索抗拉強度較傳統鍛鐵提升3-4倍,廣泛應用于登山裝備和工業吊裝領域(《材料工程手冊》。
語言學層面,該詞在漢英互譯時需注意語境差異。文學作品中多譯為"iron chains"強調實體存在,而象征性用法如"鐵索橫江"則宜譯作"impenetrable barriers"以保留隱喻含義(《漢英對比語言學》。
“鐵索”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指用鐵制成的粗鍊或繩索,常用于固定、連接或束縛物體。例如“鐵索吊橋”中的結構部件。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文學引用及現代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宋史》《清通典》等來源。
辦識閘財務投資貸款大度單側性腮腺炎大修定額短沖程發動機斷續信號風筝高滲性脫水叫嚷的機械性斜視庫瓦濟埃氏定律狼咽冷卻時間流音颞下減壓術檸檬色八疊球菌平衡狀态橋式聯接确定養老金繳納方案揉和揉面濕疹塞梅林氏韌帶色譜紙色澤診斷世家視膨脹水蛭素防凝通信字投資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