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骏犬韩卢追逐土块。比喻白费力气,徒耗精神。《景德传灯录·王敬初常侍》:“供养主才坐,问云:‘昨日 米和尚 有什么言句,便不得见?’ 王公 曰:‘师子齩人,韩獹逐块。’ 米师 窃闻此语,即省前谬。”参见“ 韩卢 ”。
韩獹逐块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典故,现多用于比喻盲目追逐无价值的事物或舍本逐末的行为。以下从释义、出处及用法三方面解析:
韩獹
指古代传说中的名犬“韩卢”,以善跑著称。《战国策·齐策》载:“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后泛指良犬。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释“獹”为“韩良犬也”(中华书局影印本)。
逐块
“逐”即追赶,“块”指土块、石块等无价值之物。合指犬类追逐投掷的土块,引申为被表象迷惑而徒劳行动。
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块”字条(上海古籍出版社)。
典故出自禅宗语录《景德传灯录》卷十八:
有僧问禅师:“如何是佛?”师曰:“韩獹逐块。”
意指求佛者若执着于表象(如言语、形式),如同犬追土块般背离本质。
文献依据: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藏宋刻本)。
例:沉迷琐碎事务而忽略核心问题,可谓“韩獹逐块”。
权威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2卷释:“喻徒劳无益或本末倒置。”
该成语折射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务实”思想,与《庄子》“得鱼忘筌”、禅宗“不立文字”的智慧相通,倡导超越形式直指本质。
“韩獹逐块”是一个源自佛教典籍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为比喻白费力气、徒耗精神。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该成语由两个典故元素组成:
最早见于宋代佛教典籍《景德传灯录》中的禅宗对话:
王敬初常侍曰:“师子齩人,韩獹逐块。”
(狮子咬人是真本领,名犬追土块是徒劳)
有少数说法(如)认为该成语指“事物被撕成碎片”,源于韩长孺书籍被毁的故事。但此版本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地域性解释或讹传。学界主流仍以《景德传灯录》的禅宗释义为准。
若需了解相关成语,可参考“韩卢逐块”“眈眈逐逐”等类似表达。
布草不可方物蚕茧纸谗舌剗汰蝉蜕喘喝吹弹漎然雕弊房地産反书枫叶风闸孤侄恒守何所不至厚薄虎溪减速假牙积敛积善余庆卷秩绝口兰亭拉仗梁园理乱粒米束薪灵畤留使柳叶难阸年祀盘究炰羞匹乐讫工齐心戮力曲从曲允日至容谅容翟散水上声沙哑生做十不闲莲花落适时世喧双重国籍水玻璃屋除诬引向赴香弓相惊伯有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