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中的海岛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大业 元年,为过海使判官,遇风浪坏船,黑雾四合,同济者皆不救,而 藏几 独为破木所载,殆经半月,忽达于洲岛间,洲人问其从来, 藏几 具以事对。洲人曰:此乃 沧浪洲 ,去中国已数万里。”
“沧浪洲”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词语,其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与地域文化背景:
基本词义
指传说中的海岛名,出自唐代苏鹗《杜阳杂编》,描述为距离中国数万里的神秘之地。
地理与历史背景
据《水经注》等古籍记载,沧浪洲也指汉水(今汉江)中的沙洲,具体位于湖北武当县西北四十里处。此地因大禹治水传说和《沧浪歌》的流传而闻名。历史上,汉水在此处形成河道变迁,沧浪洲随水文变化逐渐与陆地相连,现代因丹江口大坝建设重现部分遗址。
文学与哲学意涵
沧浪洲与《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密切相关。此歌在战国时期流传于汉水流域,被屈原《渔父》及道家思想引用,象征顺应自然、超脱世俗的处世哲学。
地域文化象征
部分文献(如现代词典)将沧浪洲引申为江南水乡的代称,尤其关联苏州沧浪亭,但此说法权威性较低。
沧浪洲既有神话色彩,又是汉水文化的核心符号,融合了地理、历史、文学等多重意义。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水经注》《杜阳杂编》及汉水流域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