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损害正道、正理。《孔子家语·好生》:“小辩害义,小言破道。”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 班固 才识不逮 司马迁 远甚,於《高祖纪》见之《史记》第云: 高祖 姓 刘 氏,母媪。盖 司马 汉 臣,不敢斥其君名。 班固 为《汉书》,尽用 司马迁 旧文,却云: 高祖 讳 邦 ,字 季 。意谓补其遗缺,不知害义。”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天王嫁女於 齐 ,而使 鲁 为之主,害义甚矣。”
“害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损害正道或正理,通常用于描述违背道德准则或正义原则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使用场景
延伸理解
部分现代解释将其引申为“言行恶心、恶意”(),但这一用法更偏向口语化,需结合语境判断。
“害义”强调对道德准则的破坏,既有历史文献中的抽象概念(如损害正道),也可用于具体行为批评。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孔子家语》等古籍原文。
《害义》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或利益造成伤害或危害。这个词由宀和外部组成。
《害义》的部首是宀,它位于字的上方,表示与房屋或家庭有关的意思。而《害义》的笔画数是5画,包括左边的两画和右边的三画。
繁体字的“害”字与简体字一样,拆解的部首和笔画也相同。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有时会有一些差别。在古代,害字的写法没有现代那样简单,而是更加复杂。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害字的写法是类似于“宀尾”或“宀幕”的形状。
1. 他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害。
2. 酒驾害苦了无辜的人们。
3. 这场洪水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害。
造成害、自害、危害、殃害、害处、大害、杀害、伤害、害怕
祸害、危险、损害、伤害、毒害
保护、利益、救助、和谐、庇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