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鸾铃鸣响。 唐 韩琮 《咏马》:“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鸞鸣。”
(2).鸾凤和鸣。比喻夫妻和美。《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小女与令郎,久谐凤卜,准拟鸞鸣。”
(3).弹琴的一种指法。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弹琴轮指曰蟹行,侧转指曰鸞鸣,若全用甲则声乾而多悲思,全用肉则声重浊而不匀。”
鸾鸣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意蕴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鸾”指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形似凤凰,《说文解字》释为“赤神灵之精也”,象征祥瑞;“鸣”即鸟兽叫声。二字组合本义指鸾鸟啼鸣。
来源:参见《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音乐之美
因鸾鸣声如笙箫,古人常以“鸾鸣”形容美妙乐音。如《楚辞·九叹》以“鸾箫扬音”喻宫廷雅乐。
来源:参见《楚辞补注》(宋·洪兴祖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夫妻和谐
“鸾凤和鸣”为经典典故,源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凰于飞,和鸣锵锵”,后以鸾凤共鸣比喻婚姻美满。
来源:参见《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1990年版)。
祥瑞之兆
《山海经》载鸾鸟“见则天下安宁”,故其鸣叫被视为太平盛世的吉兆。汉代谶纬文献更将其神化为天命象征。
来源:参见《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
唐宋诗词常借“鸾鸣”营造意境:
来源:参见《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西厢记》(王实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今多用于书面语,保留“和谐”“吉兆”核心语义,常见于婚庆祝辞(如“鸾凤和鸣”)或艺术命名(如古琴曲《孤鸾操》)。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释“鸾”为“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鸾鸣"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解释:
鸾铃鸣响
指古代车驾上的鸾铃发出的清脆声响,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渲染祥瑞或华贵氛围。例如唐代韩琮《咏马》诗句"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通过鸾鸣暗喻良马飞驰时的灵动飘逸。
夫妻和美的象征
取"鸾凤和鸣"的典故,比喻婚姻和谐美满。明代话本《醒世恒言》中"小女与令郎,久谐凤卜,准拟鸾鸣"(),即用此意表达缔结良缘的期许。
古琴演奏技法
特指弹琴时手指侧转的指法,明代陈继儒在《珍珠船》中记载:"侧转指曰鸾鸣"(),形容该技法能奏出清越如鸾鸟鸣叫的音色。
补充说明:曹植《孟冬篇》中的"鸾鸣幽轧"、范成大《步虚词》中的"相和八鸾鸣"等诗句(),均以鸾鸣营造不同意境,可见该词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
百代薄遽鄙蔽鼻窒钗盒盟搀搭禅林炒鱿鱼成何体面辞谒翠簟榱栋打拱作揖电码独活督学饿隶放去風餐俸米服辨辅齶公式化购买力孩儿茶厚笃笃黄滚滚肩比椒掖佳倩哜哜嘈嘈荆国极尊孔子夸侈磊硊伦好落脚货雒阳鹅明星磨石欠据峭措日莫途远沈鲍受寒衰陋嗣膺索漠宿心条例渟滀通交通力委利五洋五月粜新谷小孤小料消隐